龍騰1856 第六十三章草根李秀成
更新:09-12 17:11 作者:羽落凡心 分類:軍事小說
曾國藩復出後,對湘軍進取安徽,然後合圍南京作了詳細的軍事部署。
太平天國在「天京之變」後,楊秀清、韋昌輝、石達開等建國元老死的死、走的走,軍事局面主要依靠李秀成、陳玉成、李世賢等青年將領勉力維持。而這一次曾國藩的對手,就是濃眉大眼的農家青年李秀成!
李秀成,初名李以文,廣西客家人,出生於廣西藤縣大黎里新旺村,這個村子當時屬於廣西梧州府藤縣寧風鄉五十七都長恭里,四周是一片高山峻岭,村子附近住的都是貧苦農民。他們大都靠做僱工、種田、燒炭來維持生活。李秀成的父親李世高,給地主墾山種植,尋食度日。李秀成的母親陸氏,給李秀成添了個弟弟,取名李明成。
李秀成的家裡,是真窮,日子過得真苦,怎麼說呢,一條褲子,他爸穿破了補補給李秀成穿,李秀成穿破了,再給他弟弟李明成穿。李秀成從小想要出人頭地,當時的社會,萬般皆下品,如果不造反的話,就只能讀書。
李秀成的舅父,看李秀成很機靈,決定幫他一把。這位村塾教師,在李秀成八歲那年,把他帶去私塾讀了兩年書,不要學費。但李秀成到了十歲,家裡生活太苦,便不能再讀下去了,父親把他叫了回來幫助父母幹活養家,他哭了三天三夜。
小小的李秀成,不甘這樣不讀書了,他去求舅父,抱著舅父的大腿哭。他的舅父被他的眼淚感動了,說服了他的父母,於是,李秀成獲得了在村塾幫工的機會,在這裡一邊幫工、一邊自學。
然而,在村塾的收入,對李秀成貧窮家庭的幫助有限,不久,李秀成的父親病重,他不得不又回到家中。春天來了,就上荒山去種蘭,到了秋冬,又上山砍樹、燒炭。家中之苦,度日不能,度月格難,年幼的李秀成受盡了孤寒無食的折磨,生活的絕望也鍛煉了李秀成的意志。
清道光二十四年,李秀成二十一歲,洪秀全和馮雲山從廣東花縣進入廣西宣傳組織拜上帝會,以桂平縣的紫荊山為根據地,並向四周發展。廣西的桂平、貴縣、武宣、平南、象州、藤縣、陸川、博白以至廣東的信宜這幾個州縣的貧困農民都看到了希望,每村每處都知道有「洪先生」。
李秀成也看到了改變命運的機會,帶領全家加入了拜上帝會。
之後,洪秀全、楊秀清在金田揭竿而起,李秀成決定造反,他參加太平軍,作戰機智勇敢,懂得用腦子,他在太平軍中,較早意識到洋槍洋炮的威力,手下弄了好多洋槍洋炮,很快嶄露頭角,從一名普通的士兵晉升為一名優秀的青年將領。
在1856年,李秀成立了大功,他率部解圍鎮江,敗江蘇巡撫吉爾杭阿,破了江北江南大營。而在天京事變中,李秀成不僅升官主將,還接收了燕王秦日綱的隊伍,成了太平天國的頂樑柱。
為解天京之圍,李秀成於1858年3月底請命出京,途經蕪湖,與其弟李世賢商定:「一人敵南岸,一人敵北岸」。
不久,李秀成自率部將陳坤書等五千餘人,分別由蕪湖和東梁山渡過長江,齊集含山,於5月8日再克安徽和州,接著又連占全椒、滁州、來安。
當時,清軍重新組織江南江北大營,天京被圍日緊,南郊板橋、大勝關已被清軍攻陷,七橋瓮、印子山、雨花台也處於清軍的直接威脅之下。李秀成日夜焦慮,在全椒加緊操練部隊,準備先掃清江浦、浦口之敵,以安定天京城內的人心。
1858年6月5日,李秀成率兵五千餘人自全椒進扎江浦大劉村,擬取道橋林進攻江浦、浦口。
次日,江北大營統帥德興阿督軍萬餘進攻大劉村,他是一名勇將,身先士卒。時適大雨滂沱,太平軍疏於戒備,以致寡不敵眾,初戰失利,李秀成的新舊營壘十三座盡失,損失千餘人。
這次大敗仗,使李秀成意識到,單憑自己的一軍之力,難解天京之圍,於是請求到天王洪秀全支持,行文各路將領,約定太平軍各路人馬在安徽樅陽舉行會議,共商救天京辦法。
1858年8月上旬,李秀成與陳玉成、李世賢等將領於樅陽商定:先由陳玉成、李世賢等率部攻克安徽廬州,然後由吳如孝率部在廬州東北一帶活動,牽制清朝大將勝保所部清軍,陳玉成則率主力速進滁州東南的烏衣鎮一帶,會同李秀成部全力進攻江北大營,先攻破清軍江北大營。
樅陽會議,使李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