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大宋 第173章 帶話就是
看著門外的杜中宵和富弼,一身的士卒介紹過了,圓治上前道:「原來節帥如此年輕!高昌城裡說起節帥,這幾年來連敗契丹、党項,定然是一位了不起的武將,不想卻是翩翩文人。」
杜中宵道:「大師過眷,我本就是文官出身。這一路辛苦,且請裡面坐。」
敘過了禮,圓治隨著杜中宵和富弼進了城主府。進了官廳,分賓主落座,杜中宵吩咐上茶。
上來茶,杜中宵道:「大師,這是中原信陽軍產的明前好茶,嘗一嘗味道如何?」
圓治喝了一口,微微閉目,睜眼道:「確實好茶,入口之後還有回甘。這樣的好茶,以前在西域可是喝不到。從中原販運貨物來,路上就要一年,來的都是陳茶。」
杜中宵道:「是啊,以前中原到西域,路上要費許多時間,諸多不便。現在不同了,鐵路修到了伊州,往來間個把月就能到了,中原的新鮮貨物容易販來。」
圓治放下茶杯,對杜中宵雙手合十:「節帥此舉,功德無量。」
說了一會閒話,杜中宵道:「不知大師從高昌到這裡見我,有什麼事情?」
圓治道:「實不相瞞,節帥治下大軍圍了高昌,如今看看城池將破。汗王百思不得其解,到底哪裡得罪了節帥,要派大軍來進剿。先前派過幾次使節,前線將領只說是奉命行事,沒有問出個答案來。」
杜中宵道:「到了這個時候,北庭汗王還不知道為什麼發兵?兩年多之前,我帶兵建了河曲路,治下包括居延,已臨西域。看伊州的城主,在朝廷大軍占領居延之後,立即親自到京城出使,而高昌國卻不聞不問。此其一。還有一件,西域與中原通商,我在勝州特意建了貨場,如果只是轉運他國的,還有免稅區域。可北庭汗王命商隊不得走伊州、居延,而必須要走契丹上京道,這又是什麼道理?有這兩件,北庭汗王是鐵了心要做反賊!我作為大宋河曲路經略使,汗王要做反賊,豈能不發兵進剿!」
圓治聽了,一時愣住。他沒有想到這樣兩件小事,現在竟然成了發兵藉口。前線大勝,杜中宵說出來沒有任何心理負擔,只覺得理所當然。這個進候,高昌已面臨滅頂之災,杜中宵說什麼都是對的。
沉默好一會,圓治才道:「節帥,這兩件事情,只是高昌內部議論不休,不是大事——」
杜中宵道:「大師,什麼是大事?今日朝廷奉百年之餘烈,大軍再臨西域,西域的勢力,不早早迎接,反而心懷異念,這不是大事?能夠恭奉朝廷,朝廷自不會忘其恩德。而對朝廷三心兩意,朝廷現在已經有餘力,自然就該剿除。北庭汗王便就如此!」
圓治道:「節帥,自大唐中衰,西域不在中原台下已近二百年,高昌建國也過百年。縱然現在中原武力再興,也沒有西域就要拱手稱臣的道理。以此為藉口滅國,恕我直言,只怕周圍的勢力——」
說到這裡,圓治連連搖頭,顯然覺得杜中宵的理由不能說服自己。
一邊的富弼道:「大師方外人,把此話告訴北庭汗王即可。其實節帥說的已經委婉,北庭汗王在朝廷大軍占領伊州後,卻斷絕交通,不許商人通行,不派使節,已經擺明了與朝廷敵對。只不過在朝廷的眼裡,高昌只是一方小勢力,時機到了剿除即可。這裡本就是漢唐故土,又多漢人,北庭汗王不及早向朝廷稱臣,不服臣禮,朝廷豈會不發兵?你們覺得是小事,只是大唐中衰已過兩百年,時間太久,忘了該怎麼做事罷了。大唐盛時,他如果這樣做,是不是兵馬很快就來了?」
聽了富弼的話,圓治就感覺得出來,富弼比杜中宵還要熱衷於開拓西域。他話里的意思,理所應當地認為,大唐在西域的地位,宋朝理所應當地繼承下來。
見圓治有些尷尬,杜中宵道:「大師是佛門中人,這些閒事,不必過於費心。回去之後,把我們為什麼進兵高昌,說給北庭汗王聽。他怎麼想,現在不重要了,大軍圍城,不會再等很久。」
圓治雙手合十,對杜中宵道:「節帥如此說,貧僧回去告訴北庭汗王就是。除此之外,節帥還有話要跟北庭汗王說麼?貧僧來此一趟,總要帶些話回去才好。」
杜中宵道:「大師可以回去告訴北庭汗王,大軍已經圍城,各處援軍斷絕,望他快些投降。不要等著轟開城門,那時投降可是晚了。現在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