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大宋 第173章 帶話就是_頁2
,還不失下半世做個富貴員外。」
圓治稱是,雙方關於高昌再無沒有話講。
杜中宵道:「高昌歸入朝廷,大師可以入中原名寺,與高僧交流。自大唐中衰,西域的佛法受了許多挫扼,現在重歸朝廷治下,該當重興才是。」
圓治道:「早聞中原繁華,若有機會前去,自然是好的。只是相隔萬里,去一趟不是易事。」
杜中宵道:「大師忘了,火車已經到了伊州,要去中原,在伊州買上一張車票,用不了多少時間。」
圓治聽了,一時有些茫然,過了一會,才道:「敢問節帥,火車真像傳說的那個樣子,不用糧草就可以一日行千里嗎?如此神物,真真是讓人嚮往。」
杜中宵道:「當然如此,不然進攻高昌哪來這麼多兵馬?有了火車,天下就不一樣了,距離遠了不再像從前那樣遙不可及。一張火車票,價格並不昂貴,天下任逍遙。」
圓治點頭:「節帥把此種神物帶來西域,功德無量。既然火車到了伊州,西域與中原也就不再遙遠了。大唐時,西域雖在中原治下,可中原離著太過遙遠,非是等閒人去的。現在通了火車,如果火車票不貴的話,哪怕尋常百姓,也可以到中原去看看。」
杜中宵笑道:「與以前路上的花費比起來,現在火車票的錢,不值一提。尋常百姓有心,當然可以去中原。只是中原地方廣大,去了也不知道要到哪裡,有些麻煩。」
圓治道:「貧僧精心佛法,只要去一去名山大寺,與高僧交流佛法即可,倒沒有什麼。」
說了一會閒話,杜中宵道:「天色已晚,我在後衙備了筵席,為大師接風。不知大師持不持齋?」
圓治道:「我們西域佛法與中原有些不同,並不持齋。」
杜中宵道:「如此最好。西域這裡地氣有些不同,現在雖然是秋天,卻蔬菜不多,如果持齋還真是不方便。中原的僧侶,也不是都持齋,京城的大相國寺便就有燒豬院,生意極好。」
圓治道:「久聞大相國寺之名,一直心嚮往之。什麼時候去走一趟,才遂心中之願。」
當直起身,杜中宵和富弼一起,陪著圓治到了後衙。
為了防焉耆發兵救高昌,張岊帶著將領在高昌南邊的谷口紮營,並不在柳中。這裡的重要官員只有杜中宵和富弼,清靜許多。
分賓主落座,杜中宵持酒,對圓治道:「朝廷發兵征高昌,是世俗事,與大師無關。今日大師且痛飲一杯,用些酒肉,明日回到高昌,讓北庭汗王早日投降就是。」
圓手持酒杯,道:「節帥的話,我一定帶到。北庭汗王如何,卻不是我能左右的事情。」
杜中宵道:「無妨,不管他如何做,都與大師無關。如果北庭汗王不降,到時攻城的時候,大師只要守在寺廟中即可。我自會吩咐軍兵,保護寺廟,不與大師衝突。」
圓治謝過,三人一起飲了一杯酒。
酒過三巡,用了些酒菜,話題慢慢放開,杜中宵問起西域的佛事。
圓治道:「黑汗國宗教不同,他們境內原則上不許宣揚佛事,自不必說。高昌國里,現在是每一大城有一都僧統,統管佛事。原則是各都統互不統屬,各城自治。」
杜中宵聽了,道:「這與中原不同。中原有功德司,有僧錄,天下僧事統一管理。以後西域這裡可能也一樣,要設僧錄,歸於功德司下。」
圓治合十:「既歸於朝廷治下,自該依朝廷律法。」
宋朝是由開封府兼管功德司,天下僧侶都要考試才發度牒,與西域大不相同。依西域佛國,這麼多的僧人,是沒有那麼多度牒的。畢竟除了考試發的度牒,天下僧侶的度牒大多其實來自買賣,一年要不少錢呢。既然這裡佛國,應該有專門的制度。
杜中宵對佛法所知不多,只是聊些平常事務。倒是富弼不同,他本來就強於記憶,對佛法經典知道的不少,與圓治談論起來,有許多話說。
杜中宵雖然對佛法所知不多,卻知道在政治上,這些意識形態上的東西,是非常重要的。政權對地方的管轄,如果沒有意識形態的支撐,會非常混亂。這個年代,他前世學的那些知識,基本沒有太多的用處,還是要尊重地方。對於圓治,給予了足夠的尊重,為後邊的統治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