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大宋 第150章 只是路遠
到官衙里坐定,陳遠朋對趙滋道:「下官備了酒筵,為將軍接風,就在這後衙里。」
趙滋擺手:「此事不急。坐,我們先聊一聊伊州的事情。」
陳遠朋落座,趙滋道:「太宗時候,曾派使臣出使高昌國。依王延德所記,你們自開元年間世守伊州之地,為本城城主。當時言詔敕俱在,可有此事?」
陳遠朋道:「不錯,自我為孩童時起,便就世傳如此。詔敕還在官衙里,我去為將軍取來。」
趙滋道:「不必了,等你東去京城的時候,帶著送與朝廷便是。今日說一說,伊州治下一共有多少屬縣,有多少人戶,到底如何。西邊的高昌既已管不到這裡,現在與伊州的關係又是如何。」
陳遠朋拱手:「回將軍,伊州治下除了州城,還有納職和益都兩縣,俱在西邊不遠處。高昌治理西域各地,都是派出于越,為一地之主,下面還是有城主的。高昌這些年與黑汗王作戰,連戰連敗,已經丟了龜茲,退到焉耆了。兵勢衰弱,已經許多年不派于越到伊州來,兩國沒有什麼關係了。」
說到這裡,陳遠朋想了想道:「現在伊州治下人戶,編戶是五千二百餘戶,三千餘戶在伊州,納職和益都各有一千餘戶。當然這只是城周圍的人家,至於深入大漠的民戶,那就不知道多少。」
趙滋道:「不知多少,是說其多呢還是少呢?」
陳遠朋道:「當然是少。這周圍的土地,以城池周圍的最好,有水源可以灌溉。住在沙漠裡,水源又少,當然是種不了多少地。沒有地,人戶能吃什麼?」
趙滋點了點頭,在他想來,也應該是少。這幾十年來伊州還算平靜,沒有戰事,大部分人都應該聚集在城池周圍。深入大漠居住的民戶,一般都有其原因,一時不方便搬出來罷了。
問了規模戶口,趙滋又道:「五千二百餘戶,不知伊州有多少軍隊?若是多了,可養不起。」
陳遠朋道:「真正的守軍並沒有多少,一州二縣加起來,也就六七百人。當然,若是有人來攻,那就要丁壯皆從軍了,不然不足以守護地方。」
進城的時候看陳遠朋儀仗的寒酸樣子,便就知道,這裡沒有多少守軍。不管是高昌還是党項,都離此數百里,只要有斥候,發現大軍來攻,從民間徵集完全來得及。
問了這些,趙滋對伊州的情況基本了解,對陳遠朋道:「鐵路未到伊州之前,還要煩請你帶著屬下在伊州,治理此地民政。我是軍人,一般情況不理民政,你可明白?」
陳遠朋道:「自該如此。現在已經是九月,有的地方已經下雪,說實話走不得遠路。我家裡的東西總要發賣,到時帶了錢財,到京城去找阿爹。」
趙滋不由苦笑,這些人家,還真是看得開。陳希明留在京城,必然是朝廷給了好處,比他在伊州生活強得多了。陳遠朋必然有陳希明的回信,急著賣家產,到京城去生活。兩地相比,伊州這裡連開封旁邊的鎮都比不上,到那裡生活,可比這裡強得太多。
什麼開元時候起便世守伊州,這種話只能聽聽,這麼長時間,朝廷翻了記錄,已經發現唐時守將沒有姓陳的。這當是唐朝勢力退出西域,本地守將的託詞。不過城池確實在他家手裡,沒有人追究罷了。
站起身來,趙滋與陳遠朋一起到了後衙,參加接風筵席。
伊州城裡只有不到五百戶人家,人口稀少,耆老鄉紳都是託詞,其實就是幾家富戶。加上當時跟著陳希明入京的幾個大員外,一共二三十人,在後衙分坐。依著風俗,中間一張地毯,擺著瓜果酒菜,主客坐在兩側。趙滋和陳希志、陳遠朋上座,其餘的人坐在下面。
此時天已冷,周圍點了炭火,烤得暖融融的。趙滋與眾人飲酒吃肉,倒也其樂融融。
勝州城裡,杜中宵坐在官衙里,看著趙滋遞來的文書,對一邊的富弼道:「伊州全部人口只有五千餘戶,確實人口不多。這還是和平了數十年,沒有仗打,看來西域的人戶比預計的少。」
富弼道:「自是如此。聽說西域遍地黃沙,只有靠山的地方,還有河流經過的地方,才有水源。有了水源才能夠種地,在沙漠中連綿成串,稱為綠州。這些綠州,就是商路經過的地方。」
杜中宵道:「西域地方廣大,不缺水源的地方還是有的,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