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大宋 第37章 不同看法_頁2
去,梅堯臣對范鎮道:「這位杜小官人,說話為人極是謙遜,不過寫得一手好文章。前些日子一篇秋賦,讓不少文壇好友讚嘆,景仁看過沒有?」
范鎮道:「自是看過的。有些古風,寫得又極是老氣,全不似個少年人。」
多年在館閣讀書,范鎮與老一輩的文人極為熟悉,精於時文,對於歐陽修等少壯派文人提倡的古文不以為然。這是流派的差別,歐陽修、梅堯臣這些人喜歡的,他偏偏不喜歡。
梅堯臣嘆了口氣:「說起文章老氣,我讀的時候也感覺如此。如果不是真見了這人,我一直以為是個幾十歲的落拓書生所寫。飽經世事,還要有豁達氣度,說不定還熟讀佛經。只是年前在京城,我見過他的父親杜循,當時一起省試落第,兩人買醉。我與杜循交談過,知道此人是斷然寫不出此種文章的,不然還以為是由他阿爹捉刀,為兒子搏文名呢。」
范鎮連連點頭:「那文與他不足二十歲的年齡不符,不知當時經過了何事。聖俞,我們讀書人,都知道的,有時作文如有神助,說不清楚。時候過了,自己也作不出一樣的文來。這位杜小官人作的秋賦便就是如此,文章老氣,文法圓熟,全不似一個十幾歲的少年書生。在我看來,作這種文,對他自己全無好處。若是被人誇獎得多了,沉迷於此,只怕就斷了日後上進之路。」
對范鎮的話,梅堯臣不以為然。他自己遣詞造句,便就求古求奇,喜歡的就是這種文章。奈何時代特點,梅堯臣的這種文風太過怪異,多次科舉落第便就是明證。反而范鎮代表了時代脈搏,按最初定的名次他就是本屆狀元。至於後世的影響,那又是另一回事。《秋聲賦》的原作者歐陽修也是一樣,最早學韓愈的古文,兩次落第,改為努力時文之後才一舉高中。是以同一篇文章,在梅堯臣眼裡,和在范鎮的眼裡評價是不同的。文章范鎮也看過,他卻連稱讚杜中宵一聲的念頭都沒有。
梅堯臣笑道:「景仁說的有道理。不過,我是見了杜小官人,與他交談一番之後,才明白他為什麼會作出那種文來。他出身於鄉間貧戶市井,整日為衣食餬口奔波,心態自然不同。就說這酒樓,剛剛有點起色,便有勢力人家來偷他制酒的方子,誰能想到?經過了這些事,人難免就會老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