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領主的我只想好好種田 第二百一十三章 王禎農書
更新:09-20 12:09 作者:大漢護衛 分類:女生小說
「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國之本也,國者君之本也。是故人君者,上因天時,下盡地財,中用人力,是因群生逐長,五穀繁殖。」
「播百穀,勸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一曰食,二曰貨。」
「所有之田,歲歲種之,土敝氣衰,生物不遂,為農者,必儲糞朽以糞之,則地力常新壯,而收穫不減。」
一個農家流派之人在元朝大臣郭守敬的引薦下,前來遊說張華,反對儒家輕農商的理念,提升農家的地位。
郭守敬精通水利和天文,而此人與郭守敬一樣,都是干實事的官員,而且來自同一個朝代——元朝。
此人在元朝的官職只是縣令,但他根據實踐經驗和前人經驗,編纂了著名的《王禎農書》,為古華夏五大農書之一,也是農本思想的擁護者,認為如果官吏自己都不懂農作之事,安能勸人?
這個農家流派之人,名為王禎。
王禎在元朝只是官至縣令,但在喜歡種田的張華這裡,農家的地位很高。
因此,王禎聽說張華的領地科舉內容竟然有農學,認為張華重視農業,是值得效忠之人,於是找到了同個朝代的元朝大官郭守敬,請郭守敬引薦自己。
郭守敬在元朝的地位遠高於王禎這個縣令,不過郭守敬在與王禎交談時,發現王禎對種田有極深的理解,而且還攜帶著一本農書,認為王禎是個人才,於是就有了王禎在張華面前諄諄教誨之事。
王禎再三強調農家的重要,尤其認為各地的父母官,必須懂得農作之事,才能體驗到民生疾苦,才能勸農。
「以伯善你的才能,可擔任雍州的典農校尉,督雍州之農事。正好秋收結束,秋耕開始,百廢待興,正是伯善你施展才能的時候。」
張華十分滿意郭守敬舉薦的元朝縣令王禎。
王禎在元朝只做到了縣令,卻是一個干實事的縣令,指導農民種田,並且根據多年的經驗,編纂農書,指導更多人種田。
不僅如此,王禎還興學、建廟、修橋、施醫,救濟窮苦。
但眾所周知,一些好的地方官未必可以升遷上去,尤其是王禎這種抨擊貪官污吏,顯得格格不入的官員。
張華勢力設立典農校尉、典農都尉等勸農官。
典農校尉設司馬、功曹、上計吏、稻田守叢草吏等屬官,為一個州的勸農官,典農都尉為一個縣的勸農官。
王禎如願以償:「多謝主公。此乃我在擔任縣令時編撰的《農書》,或許可以起到幫助。」
王禎呈上一本農書。
張華接過這本農書,竟然從這本農書上看到了寶物屬性。
這本農書是王禎攜帶的初始道具。
【寶物】:王禎農書
【效果】:精通此書,且積累一定務農經驗的文官,有一定概率領悟農業相關的內政天賦,如「土壤掌握」、「農事指導」、「作物掌握」、「農具改進」等等。如果這本農書得到完善,那麼領悟農業內政天賦的概率可以得到提升。
【來歷】:古代五大農書之一。
這是一件寶物啊!
張華內心暗暗吃驚。
他沒有想到王禎效忠,竟然還主動獻上了這麼一本農書。
張華翻閱了一遍,這本農書幾乎描述了元朝之前絕大部分種田經驗、農具。
不過,這本農書缺少了元朝之後的種田經驗,尤其是沒有涉及一些新作物,如玉米、土豆。
「伯善,你可知田間增加了不少來自西洋的新作物?你若是能夠補充這些作物的習性、圖鑑,那麼這本農書必定會更加完善。」
張華沒有因為得到這本農書而立即推廣,而是讓王禎在出任典農校尉時,熟悉新作物以及一些新的耕種方式、農具,完善《王禎農書》。
《王禎農書》這一件寶物可以不斷完善,越是完善,從此書領悟內政天賦的概率越高。
王禎擁有這麼一件寶物,也可以算是在積極擴大農家的影響力。
百家爭鳴,每一個流派都有自己的特殊能力。
儒家規範道德底線,鼓勵眾人追求聖賢之道。
法家規範法律底線,對治安、秩序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