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靈時代,十連保底 第五百八十四章 信仰封聖

更新:02-18 12:22 作者:蘋果咖啡味 分類:懸疑小說

    瀛洲的封聖和大夏的封聖不同。

    雖然兩者的地位都是同等的尊貴。

    但瀛洲的封聖數量實在太少。

    明面上的封聖不過區區五位。

    除了皇室和幕府中的兩位之外,剩下的三位封聖各自在瀛洲皆有其職位。

    大夏光是十強十凶都有二十位封聖了,再算上現役的封聖,其總數肯定不下於三十人。

    由此可見瀛洲的體系在培養超凡者上是多麼的落後。

    為了彌補體系的缺陷,在瀛洲存在另一條晉升為封聖的路線。

    信仰封聖。

    即收集人們的信仰,通過收集香火願力來封聖。

    這條路線最初也是在大夏中泛濫過,甚至一度引發過信眾的爭奪戰,數億人的大國若是為了信仰來爆發戰爭,必然是你死我活的結果。

    一旦進入亂世,就少不了一些山野地區出現淫祀的情況,而打擊淫祀是自古每一個王朝都要做的事,信仰必須統一。

    後來佛教傳入,同樣是對信眾的爭奪。

    但在大夏漫長歷史的發展過程中,信仰這一條路線逐漸被優化和取代了出去。

    佛教自身都產生了分裂。

    因為信仰是存在一個目標的,最終信仰香火都是歸於一人,使之成佛;那麼剩下的人呢?

    於是大乘佛法出現了,追求人人成佛的思想導致佛教開始迅速本土化;

    道教則是比佛門看的更清楚,追求成仙得道,實際上要比收集信仰、香火、生靈願力要容易的多。

    這才有了盛世和尚傳教,亂世道士下山的說法。


    當然,信仰封聖的路線被優化的理由還有另一條,那就是它存在一條上限,信仰取決於人口,而人口存在上限,所以存量市場的博弈對於任何教會都是你死我活。

    這就好比一個朝廷只能容得下六部尚書的六把座椅,一個公共廁所的蹲位就那麼多,一個坑裡塞不進去兩個屁股因而信仰之爭往往你死我活,這就必然會陷入無止境的內耗。

    而當其他體系逐漸發展,不依靠生靈願力也能得以封聖,並且逐漸占據主流,就必然導致死盯著生靈願力繼續薅羊毛的人就會變得越來越少。

    過去封聖數量少,一個教派供養一尊信仰封聖就是極限,這位封聖打其他人都是等級壓制,能對抗的只有同級別的封聖,所以信徒願意追隨強大的宗教,信仰同一位神祗。

    可自行封聖的路線出現後,信眾發現一個事實『俺尋思只要自己努力,或許也有機會封聖啊』既然有機會封聖,為什麼還要繼續朝拜宗教?信神信佛不如信自己,你一個靠著生靈願力的信仰流封聖,難道比其他封聖更高貴?

    而大夏建國後,這種信仰路線更是直接被淘汰了。

    且不說現代社會想要收集信仰和生靈願力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連道士、和尚自己都放棄了;光說你要搞宗教,都得經過官方審查的,玄天司不同意,你想成神都得掂量一下上面願不願意蓋章。

    而且某種意義上說,試圖走信仰封聖的這條路線,那就是跟大夏這個國家主體搶飯吃啊。

    宗教能提供的是心靈支柱和心靈寄託,放在現代,人們的心靈支柱可以是一個國家、民族。

    因而龐大的生靈願力的最終流向的方向,是中湖。

    白榆想到這裡,產生了一個想法,也許地靈、國魂的這一概念,就是起源於信仰封聖。

    在大夏已經淘汰的路線,反而在瀛洲這邊得到了運用和發展。

    實際上瀛洲經常幹這種事,從隔壁好不容易學點東西,卻學一半丟一半。

    信仰封聖與國無益。

    因為宗教本身遲早有一天會無法適應生產力的變化而被淘汰。

    因為生靈願力是一個存量市場,必然會引發內部的激烈爭奪。

    但這個封聖路線,對於本就基於神道教立國的天皇氏族簡直不要太適配。

    這意味著只要收集到了足夠的生靈願力,就能造出來一位封聖。

    對天皇氏族來說,可以保證代代天皇都可以通過生靈願力而封聖。

    以瀛洲的體量,大約可以容得下三到四位的信仰封聖。



  
相關:  從斬妖司開始召喚玩家    獵戶出山  與妖怪的二三事  悍卒斬天  斗破之無上之境  
下面更火
搜"英靈時代,十連保底"
360搜"英靈時代,十連保底"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