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鼎1894 第一四六章 地下黨,華興會
更新:09-04 20:26 作者:魯東道夫 分類:軍事小說
來到乙位面四個月了,楊浩頭一次體會到搞地下黨的刺激。
此前的時間裡,他只是在百忙之中,向逐步匯聚到身邊的進步青年講解基礎知識。在軍事訓練的同時,把本世界百年間的艱難革命歷程,轉化為一種預言式的分析結果,講述給眾人聽。
這其中,必不可缺的內容諸如中國各個朝代的興廢更替,數次變法的利弊得失,每一朝的統治策略變化等等。將錢穆、陳寅恪、黃仁宇等人的總結和研究成果,較為零散的轉述給他們。
另外比較重點的,就是中國社會各階層的分析,中國歷史數千年來屢次農民起義的原因,過程,怎麼失敗的,帶來怎樣的後果。
楊浩自己在這方面就是個半瓶水。不過好在他夠聰明也夠勤勉,按照本世界智囊團炮製的教程,前腳囫圇吞棗,後腳轉述出來,並明確告訴眾人:「這是許許多多先行者們思考的智慧結晶,我只是個傳遞者。如何理解吸收,並將其靈活運用,全看你們學習和繼承。」
越是這樣謙虛嚴謹的態度,反而更加贏得了眾人的敬佩和信任。
要知道,自古以來文人相輕,每一個文人又都想著「立功立德立言」。像楊浩所說的內容無不是大師們畢生研究的成果,只要他自己不揭破謎底,堂而皇之的冠上自己的名字,混個一代大師的名頭,並不困難。
可他就是如此坦坦蕩蕩,又能夠講解的條理清楚。在眾人看來。不啻於上古先賢的胸襟。此種傳道授業解惑的偉大壯舉。就算比不上孔夫子,也一定不下於一般賢者。
更何況他所講述的內容,嚴格來說都是歷代帝王統治者最忌諱的「屠龍術」。即便如今日暮西山的清廷,也是絕對容不下其傳播的。這等為了民族國家,毅然甘冒風險的凜然大義,差不多趕上把火種盜取到人間的「普羅米修斯」了。
因此,不管年紀比他小的還是比他長的,一概以「先生」稱之而不明。
這讓楊浩莫名的想到了另一位「先生」孫大炮。想必這時候。他已經拿到了簽證,動身趕往日本了吧?不知道若干年後,他還有沒有機會召集「同盟會」。因為,現在跟著楊浩的這群青年,都是日後「同盟會」的骨幹!
以前楊浩不太了解這批最早的革命者,一度也跟一般無知少年似的,把他們等同於後來腐朽的刮民黨。
到了乙位面之後,因為需要不得不返回頭去研究,才發現壓根就是兩個人群!
後來的刮民黨,那是盜取了先輩革命成果的一群投機犯而已。真正的革命者。當時都已經完全靠邊站。更多的則在北伐之前,就已經倒在革命的道路上。成為後來者的階梯。
在一片黑暗之中,敢於冒著生死危機,奮不顧身的投入到喚醒一個民族,振興一個國家的大業。哪怕一次次碰的頭破血流,付出莫大的犧牲,仍然無怨無悔。這種偉大情操,除了敬佩之外,楊浩實在說不出別的。
因為敬仰,所以敬重。
楊浩也好,其他楊家人也好,從來不擺出一副「老子比你先知一百年」的嘴臉,指手畫腳的強行要求人家做這做那。
他們每個人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儘可能的傳播不同的知識,如何選擇吸收,則由當代人自行選擇。
這種看似放任鬆散的方式,收到的效果卻一點都不差。幾個月下來,以丁惟汾為首的一群二十歲左右進步青年,很快就自己得出一些看似淺薄,實則已經開始上路的革命理念。
他們首先達成共識,認為中國即將面臨千古未有的危機,不只是尋常王朝更替,而是整個民族從文化層次的湮滅。其結果,不再是漢民族、漢文化融合外來者,卻可能被以堅船利炮武裝的西方列強徹底的毀掉,傳承斷絕,分崩離析為結束。
前車之鑑,如英國人毀掉的印度文明。
印度文明,被英國人用兩百年時間完全摧毀,只剩下種姓制度得以保持。又加上他們本身也不注重歷史,到今天所看到的所謂印度史,都是英國人「發明」的。至於「梵文」就更加可笑了,幾百年前古梵文就徹底消失斷絕傳承。現在乃至後世冒出來的,都是兩回事。
中國的讀書人,對於文化的自豪感,對於史書傳承的嚴肅態度,不是其他人所能想像的。這就好比要求西方人去毀掉《聖經》一般,絕對不能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