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時之七劍傳人 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 小聖賢莊的出路
更新:11-03 14:32 作者:未聞墨卿 分類:軍事小說
聽到張良的回應,衛莊冷笑著輕蔑應道:
「孔丘的徒子徒孫念道了幾百年的仁義道德,倒是把自己祖師爺能周遊列國的最大能耐給丟了個一乾二淨!」
孔夫子當年能周遊列國,傳播儒學,還對著各個諸侯國指手畫腳,靠的是什麼?
還不是武德充沛!
他特麼可是有三千弟子,雖說只是個虛數,但數量多是個事實。
幾千人的規模,對那個時代來說,都夠諸侯國之間打一場仗了。
等閒自然沒人敢動他,敢惹他。
在春秋戰國這樣的動盪時代,一個人乃至一個組織想要發出自己的聲音,一定的實力是必不可少的。
和儒家同為顯學的墨家也差不多。
墨翟本就出身儒家,雖然不認同孔夫子的學術思想,但應該很認同他的武德充沛。
所以墨家不僅戰力突出,有機關術這種大殺器,甚至還特意分出了『墨俠』這一類存在。
當年墨翟之所以能輕鬆勸退楚國進攻宋國的計劃,可不僅僅只是因為墨家的機關術,墨家本身的戰力也是一大威脅。
幾百年光景過去,墨家武德不改,拋開學術思想不談,僅靠戰力依舊是朝堂江湖上不可忽視的力量。
而儒家,卻早已拋卻了武力,只剩下了嘴皮子的功夫。
雖說大部分儒家弟子仍舊習練武功,卻只當作君子六藝的一部分,權且強身健體罷了。
很難說儒家的變化是對是錯。
失去攻擊性和威脅性的儒家對於統治者而言,顯然是更家容易接納的。
但這也讓儒家變得脆弱不堪,開始過分耍弄自己的嘴皮子。
對於衛莊而言,儒家這種自廢武功的變化等同於退化,自然十分嫌棄。
張良聞言愣了一下,旋即無奈一笑,回應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儒家和墨家終究是不同的。」
古尋插話打斷了這個話題,轉而問道,「聽說伏念已經聯繫一些小聖賢莊的門生故吏了?」
張良點了點頭。
「效果如何?」古尋又問。
張良聳了聳肩,「目前並無反應。」
「反倒是儒家自身,問題越來越大,一些不合時宜的言論也隨之甚囂塵上啊!」
一個引起熱議的話題,往往會因為一些不起眼的原因而產生偏斜,從而歪到和它完全無關的事情上。
放現代這叫歪樓。
先秦雖然沒有網絡,但也不妨礙這些讀書人『歪樓』。
引起這些儒家學士沸騰的是泰山封禪之事,但爭論至今,他們談論的範圍已經遠不止是封禪之事。
而其中延伸出的另一個熱門是——分封。
儘管嬴政在廢除分封這件事上一直很強硬,也從未有過任何打算妥協的態度,但始終有人對此抱有幻想。
儒家,正是對此事最熱衷的群體。
當然,這不是因為他們有崇尚孔老夫子恢復周禮的意願,而是因為利益。…。。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這麼多人鼓吹分封,只是因為有利可圖。
儒家,也不過是借著孔夫子的由頭,來攫取這份利益罷了。
而事態發展到這一步,即使是張良也不得不承認,儒家已經走到了懸崖邊上,而且隨時會掉下去。
甚至應該說,隨時會被推下去——被嬴政推下去。
古尋眯著眼睛看了看下方繁華的街道,頗為感慨的說道,「不得不承認,在耍小手段這一方面,趙高確實是當之無愧的高手。」
趙高使的是陽謀,可用來實現這個陽謀的手段,就是純純的鬼祟手段了。
儒家這一場風波,完全是他在背後當推手,一點一點推動儒家走向危險邊緣。
當然,儒家自己也存在很嚴重的問題,才會被趙高輕易利用。
「你打算怎麼辦?」衛莊抱著胳膊,斜視著張良問道。
張良沒有回答,看向古尋,「古兄有什麼想法?」
「呃」古尋想了想,回道,「沒別的,低頭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