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吏 第416章 蕭關逢候騎
更新:09-10 07:10 作者:七月新番 分類:玄幻小說
「此番出塞,吾等遇到的第一個阻礙並非是匈奴人,而是後勤,是無糧之困!」
從義渠城出發數日後,北地郡環邑,北地秦軍駐紮於此,這是他們出塞前的最後一站,黑夫召集了部署,來邑中指揮部商議出塞事宜。
作為統帥三百良家子的三名軍官,羌華、傅直、甘沖得以站在廳堂末尾旁聽。一聽黑夫開始大談「軍無輜重則亡,無糧食則亡,無委積則亡」,甘沖便朝其他兩人眨眨眼睛,意思是:「我沒猜錯罷,郡尉又在老話重提了。」
羌華、傅直正襟危坐,可實際上,他們耳朵都快聽起老繭了,這一路來,每次停歇,郡尉和眾部將討論最多的,就是軍中還有多少吃食?糧車到哪了?可以在沿途縣邑補給多少……
這可怪不得黑夫,他當初向秦始皇請戰時,設想北地郡出兵七千左右,秦始皇第一反應就是「恨少」,殊不知,這已經是此次軍事行動的極限了……
倒不是說北地郡無法出動更多兵力,若是黑夫願意,率萬人出塞亦可,關鍵在於,塞外的補給無法承受更多人馬。
大軍長途行軍作戰,可不比小學校組織同學們春遊,大家隨便帶點零食就行。黑夫也是個老行伍了,深知軍隊人吃馬嚼消耗之大,在內地尚且日費千金,更別說到塞外去。
「蕭關以北,地形曼衍,直抵沙漠,期間整整四百里地,無居民,亦無樹木,水草皆絕少,至花馬池始有之。中間地勢荒瘠,大軍休想得到絲毫糧食補給,水源也時斷時續!」
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與餘糧多少密切相關,按照烏氏延和陳平探查的情況,抵達花馬池前,秦軍就算想「因糧於敵」也沒機會,沿途一粒糧食都別想弄到手,讓士卒自行狩獵更不靠譜,所以什麼都得自帶。
陳平在義渠城時便給黑夫算了筆帳:四百餘里路程,按秦軍步卒帶輜重的正常行軍速度,每日40餘里,需十天左右,一青壯男子10日需食5斗米,7千人需食米3500石。
平均到個人頭上,每人多背負15斤的糧食,不算太重,還能擱在每個什都分配到兩頭的驢或馭馬身上。
「好在郡尉讓眾人攜帶鍋盔為乾糧……」羌華吐了吐舌頭。
這是關中山東移民所食「燒餅」的升級版,據說是從黑夫郡尉家的庖廚里流出的。
此物大如人面,可以切成條裝袋子裡,在乾燥的北地,放上幾個月都不帶壞,且干硬耐嚼。
缺點是太硬了,不誇張的說,風乾許久的鍋盔,都能砸死人,羌華曾讓擅長拋石的甘沖試過,他皮帶旋轉如飛,但拋出去的小石塊,卻只在鍋盔上砸出了一個小孔……
甘沖當時目瞪口呆,一旁的傅直則哈哈大笑說,這玩意當盾牌使都可以了。
果真,自那以後,傅直還真把背後的盾牌換成了鍋盔,惹得羌華和甘沖背地裡換他為「傅鍋盔」或者「鍋盔百將」!
他們年輕人打鬧取笑的話,被黑夫郡尉聽到後,也不怪罪他們,反而露出了意味深長的笑。
三人不知道,黑夫這是在暗自慶幸,有人替自己背了一個綽號……
但鍋盔只能作為急行軍乾糧用,若是天天嚼,沒有足夠的水泡軟,牙齒都要崩壞,考慮到塞外停留的時間,黑夫還得追加一個月的糧食,一萬石左右的粟米。
這是什麼概念?若是用民夫來運送,人力輦車可載米2石,兩人拉車,也得五六千人。道途險遠,運送的糧食沿途就被民夫吃了大半,抵達終點所剩無幾,而且還必須面對匈奴人來去如風的襲擊……
北地郡本就人口稀少,所以黑夫寧可用牲畜。
一驢負重2石,騾、馭馬負重3石,牛車負重20石,光拉糧食的牛車,就得500輛才行,加上牛馬也要吃的糧、豆、青料,各種軍械裝備、醫藥、繃帶、作為消耗品的箭矢,恐怕要上千輛才夠,能排出去好幾里地了。
用牛車、馭畜運輸,還得考慮牲畜受傷、生病等問題,時值入冬,就算到了花馬池,也沒有多少牧草能吃,芻牧不時,畜多瘦死,黑夫已經這場仗打下來,做好牲畜死一半甚至死絕殺了吃肉,然後就地補充的心理準備了。
所以,黑夫必須帶精兵,而不能貪多,別看出發時人山人海好不氣派,到了沙漠鹽澤里,呵,大家都得挨餓,每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