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槍泣血 第九百七十五章 起風來

更新:06-23 19:28 作者:勻音早西 分類:玄幻小說

    文化以製造對自己的不滿意為己任,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知足常樂並不是被提倡的態度。從階級關係來看,當民眾們對自己很滿意時,誰來替統治者賣命地幹活?

    看來,通過塑造成功形象,製造等級差異,普遍營造「你還不夠好」的信念,是統治者對個體的御心術。弔詭的是,社會又要求個體能「自尊、自愛、自信」,社會意識與社會潛意識的分裂可見一斑。

    過度在意別人評價,反映了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之間強大的張力。一般來說,幼時很少得到肯定與讚賞的孩子,或者經常被批評與貶低的孩子,比如那個女孩,容易出現苛刻的理想自我。

    因為當現實自我無法被肯定時,便只能通過理想自我來實現它,這相當於自戀需要的延遲滿足。相反,一個幼時經常得到適度肯定的孩子,則會形成有彈性的自我理想,這些人能更多的欣賞和認同現實自我。

    成長過程中理想化父母的缺失也會導致理想自我的苛刻。當一個人的父母是沒有地位的、無法自控的、懶惰的,被人瞧不起的形象時,難免會使他的理想化雙親需要受到創傷,從而執著於原始的理想化狀態,無法轉化為健康的自我理想。

    為了緩解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的張力狀態,一個人會不斷的試圖得到好評來緩解理想自我的壓力,不斷地討好理想自我。所以這些人會非常貪婪別人的好評,非常害怕差評。

    如果要改變這種情況,關鍵是讓天平擺向現實自我這一端,去欣賞和認同現實自我。這是一種可以培養的習慣。

    知足常樂並不會讓你止步不前,人天性有一種追求自我實現的驅力,這種驅力並非靠比較或壓力才能被激發,心理學家大多數同意這個假設。

    放下成為第一或一流這種原始理想化的幻想。你是一流自然會是一流,你不是一流再怎麼折磨自己也成不了一流。愛迪生的「天才是99的汗水加1的靈感」那是自謙。

    為了進步努力當然是需要的,但過度努力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反而會得不償失。接受別人的肯定與讚賞,並為此而感激,這是一種值得培養的能力與習慣。


    明白失敗是生活的一部分,並把事件的失敗與整個人的失敗區分開來。如果認為事件失敗是你整個人的失敗,便是一種不合理的歸因。

    覺察此類不合理的想法,不被此類想法所帶走或占據,指出其不合理之處,並相信作為個人來說,永遠是有價值的。

    一般來說,隨著年齡與閱歷的增加,一個人對自我的認識會更加客觀與合理,其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的張力也會緩解,理想自我能變得柔和下來,此時,人會更善於去欣賞現實的自我。以上的建議只能起到緩解的作用。

    最後要補充的是來自於宗教修行的建議,有一條路徑是經常讓自己處於「存在」狀態,這可謂是最徹底的擺脫評價的途徑。存在是去體驗,去創造,去給予;是去接受新鮮的思想和變化,好好地活在當下。

    習慣於評價的人,很難有存在的狀態;而保持在存在狀態下的禪修者,則較少有評價性態度。禪修是對治自我批評的良藥,長年禪修的人,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也保持覺察的習慣,充分的抑制導致抑鬱情緒的自我批評。

    你吃飯的時候,要知道自己在吃飯。不是說你腦子裡想著「我在吃飯」這個概念,而是你提起筷子時,要注意到自己在提起筷子,接下來注意到筷子在移動,筷子碰到了一塊肉,筷子和肉接觸的一剎那的觸感。

    夾起肉時感受到的肉的重量,筷子從盤子向自己嘴的方向移動,肉和舌頭接觸的一剎那的感覺,要如實體會,你和筷子、肉、吃飯的關係。

    如果你在讀上面一段話時,不僅是在想像筷子和肉,而且明明白白地體會到:我正在讀一段關於筷子和肉的話,我的眼睛在盯著電腦屏幕,右手在握著鼠標,中指指肚正和滑輪接觸馬上要滾動它,左手正拖著腮。

    我正坐在家裡,室內溫度有點低,再不加一件衣服可能會感冒,就是「如實觀照」。

    佛法是滅苦之法可是人活於世不僅僅是想滅苦而是想追求快樂啊佛法可以帶來快樂嗎?

    王路的回答為了更加了解正念,你可以嘗試一下在身體疼痛時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疼痛的感受上,比如走路不小心磕了腳趾,這時你會發現疼痛對你的影響被屏蔽了



  
相關:  牧仙志    劫天運  生生不滅  帶着農場混異界  仙府種田  
下面更火
搜"神槍泣血"
360搜"神槍泣血"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