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何故造反? 第八十三章:冊立東宮
翌日,一大清早,太陽還沒露頭,朝廷的文武百官,就已經在午門外準備好了。
如果說昨天的朝會,是這些日子以來,最為驚心動魄的一場大事,那麼今日的朝會,就是最重要的一場儀典。
因為今天,是東宮太子的冊封大典!
卯時的鐘聲剛剛響起,宮門被力士緩緩拉開,諸臣在禮官的指引下,終於再次踏入了久違的宮城之中。
說起此事,禮部還著實是頭疼了一番。
按照禮制來說,天子不在京城,各處正殿不可貿然啟用,但是冊封太子,又和普通的朝會不同,肯定不能在午門外。
本來,禮部的意思,是縮小規模,在文華殿舉行冊封大典。
畢竟,文華殿本就是為東宮而設,在那裡舉行大典,倒也說得過去。
但是到了孫太后那,卻被駁了回來。
文華殿是尋常議事的殿宇,所以論寬闊地方,和三大殿是沒法比的,若是在文華殿舉行冊封大典,那麼勢必要刪減很多文武大臣。
沒有群臣見證的大典,還不如不辦!
她老人家在這一點上十分堅持,因此到最後,禮部在徵求了郕王的意見之後,最終還是決定啟用奉天殿。
高高的丹陛之上,隨著鼓樂聲起,禮官端正洪亮的聲音響起。
「群臣進!」
一眾大臣面容肅然,拾階而上,排著隊依次踏入奉天殿的門檻。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透過大門,投射在這座莊嚴宏大的宮殿當中,顯得肅穆之極。
只不過原本應該是皇帝高居的御座之上,如今卻空空蕩蕩,只有御座的下首處,擺設著一張稍小的坐榻。
待群臣在殿中分文武站定,孫太后一襲朝服,頭戴鳳冠,自後殿緩步而出,在一干內侍的簇擁下,邁上高高的台階,坐定之後,禮官再次高喊。
「拜!」
於是群臣紛紛整齊下拜,三跪九叩,齊聲呼道。
「聖母太后千歲千千歲。」
禮官再喊。
「起!」
群臣方起身站好,孫太后面色平靜,開口命道:「金英,宣詔吧!」
於是金英拱手領命,從尚寶司準備好的案前,恭謹的捧起一份黃絹詔書,展開讀道。
「邇因虜寇犯邊,荼毒我大明百姓,皇帝深恐虜賊禍我大明祖宗社稷江山,不得已而親帥六軍往正其罪……」
這份詔書和之前發到禮部的那份,內容上其實差不多,只不過更加符合朝廷的典制而已。
說得明白些,也就是更加冗長。
金英一氣讀了小半盞茶的時間,重頭戲才到。
「……惟國家安定之本,建儲副以為先,皇帝長子見深天資粹美,日表英明,我朝廷宗室親王,文武群臣合誠奉表,請立東宮,言之切切再三,故今以冊寶,立見深為皇太子,正位東宮,豫定國本,以系天下之心,詔告萬民,咸使聞知。」
隨著金英將手裡的黃絹合上,高聲喊道。
「眾臣領旨!」
於是底下朝臣再次跪行大禮,齊呼道。
「臣等謹奉詔!」
照理來說,這個時候,應該是皇太子殿下出場,領受冊寶,然後接受群臣的朝拜。
但是鑑於如今的皇太子只是一個兩歲的小娃娃,考慮到安全問題,禮部就直接把這段掐了。
不得不說,這場冊封大典,雖然意義重大,但是從儀典規制上來說,卻的確十分簡單。
基本上到此處,大典的基本環節就結束,如果按照正常程序,朝臣們就該退場了。
但是在金英退下之後,禮官卻並沒有出來宣告結束。
反而是朝臣序列當中,有幾位大臣緩緩出列。
文臣這邊有五人,分別是吏部尚書王直,兵部尚書于謙,戶部尚書沈翼,禮部尚書胡濙,左都御史陳鎰。
武臣這邊,則是豐城侯李賢,成安侯郭晟,忻城伯趙榮,以及駙馬都尉石璟,共四位。
九位朝臣,分別代表文武百官,以吏部尚書王直為首,在大殿中央站定。
接著,王直自袖中拿出一份奏疏,帶領九位大臣,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