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第一編年史 卷一 周紀一 (1)_頁3
更新:02-06 19:17 作者:夢園主人 分類:玄幻小說
二君告別出來,息辟進去說:」主公怎麼將我說的話告訴了二人?「
智伯說:」你怎麼知道?「
息辟說:」臣見他見了微臣仔細打量,然後低頭疾走。是因為他們知道臣看透了他們心裡想的是什麼。「
智伯說:」我已經和他們擊掌為誓,永不二心,你就不要再說什麼了。「
息辟見說不服智伯,恐禍及身,就向智伯請求出使齊國去了。
趙襄子使張孟談潛出城見韓魏二君,說:」臣聞唇亡則齒寒,今智伯帥韓魏圍攻趙氏,趙氏亡,接下來就是韓魏了。「
二君說:」我們也明白這個道理。但恐事未遂而謀先泄,馬上就會有禍事。「
張孟談說:」計謀出自二君之口,而入於臣之耳。更無外人知道。又有何傷?「
於是二君與張孟談約定舉事的日期,送張孟談回城。趙襄子趁夜派人殺掉守堤的軍士,決水灌智伯軍。智伯軍救水而亂,韓魏兩軍分兩翼夾擊,趙氏軍兵迎面痛擊。智伯大敗。遂殺智伯,盡滅智氏之族。只有智國因為改姓為輔,得免於難。
關於智氏之敗,司馬光評論說:」智伯之所以滅亡,是因為才勝於德的緣故。才能與德行,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世俗之人往往不能分別。統稱為人的賢能。這是他們之所以不能正確的體察人才的原因。聰察強毅稱為才,正直中和是為德。才能,是道德賴以存在的基礎。道德,又是才能的指揮者。生於雲夢的竹子,是名滿天下的利器。然而不經過一番加工,就不會無堅不入。產於棠溪的金屬,是製造利器的原料,然而不熔范,不砥礪,就不能成為利器。因此,才德兼備的人才稱得上聖人。才德俱亡,便是愚人。品德勝過才能的人,可稱為君子。才能高過品德的,稱為小人。大凡取人之術,假如得不到聖人君子,寧得愚人也不要得小人。這是為什麼?君子挾才以為善,小人挾才以為惡。挾才以為善,善無不至。挾才以為惡,惡亦無所不至。愚人雖欲為不善,智力都不能勝任,就如乳狗搏人,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成其暴,用之則是與虎添翼,其危害是很大的。德是人們所敬仰的,才則是人們所喜愛的。喜愛容易親近,敬仰容易踈遠。因此察人的人多數都弊於才而忽略了德。自古昔以來,國之亂臣,家之敗子,都是因為才有餘而德不足,才導致了破國滅家。豈是只有智伯一個?所以啊,治國治家者,若能準確的分辨出才能與品德的區別,有選擇地加以利用,又怎麼會出現國無賢臣的狀況呢?
三家分智氏之田。趙襄子漆智伯之頭以為便器。智伯之臣豫讓欲為智伯報仇,就詐為刑徒,私帶匕首,入襄中塗廁。襄子去廁所時心動,使人搜索,得豫讓。左右想要殺他,襄子說:「智伯死無後,而此人要為他報仇,真是一位義士。放了他,我小心防範就是了。」
於是就放了他。豫讓又漆身為癩,吞炭為啞,在街市上行乞。他的妻子已經認不出他了。但他的朋友見到他就認出了他,流著淚對他說:「以君之才,完全可以先臣事趙氏,然後趁機下手,何必自殘如此。」
豫讓說:「既已委質為臣而又想刺殺他,就是懷有二心。我這樣是很難得手。但我就是要這樣,以此來警示後世為人臣而有二心者。讓他們感覺羞愧。」
襄子出行,豫讓預先藏於橋下。襄子過橋馬驚,心疑,使人搜索,得豫讓,就不再赦免他,當時就殺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