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牆 第二百九十七章窮途末路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這句話中的豬隊友並不是單指個人智力低下,蠢笨如豬,更多的還是指無法與自己心意相通,不能完美配合的隊友。無論魏延還是諸葛亮,這兩個人都是擁有足以獨當一面之能的人,諸葛亮就不用說了,劉備死後獨攬蜀漢大權數十載,令出丞相府,蜀漢皇帝形同虛設,而魏延獨鎮漢中,為蜀漢抵禦曹魏幾十年不失,這二人都可以算是人傑。
唯一可惜的就是二人的相性太差,就像是上輩子就是冤家對頭,相互看對方都不順眼,有劉備在還好,二人還不會鬧得太過分,可一旦劉備不在,相互拆台是必定會發生的事情。
這次前來南蠻,劉備的本心或許是好的,想要通過並肩作戰讓二人的關係得到改善,只是結果並不理想,無論是魏延還是諸葛亮,都不領劉備的情,依然故我的視對方為眼中釘,肉中刺,如果不是二人還知道顧全大局,各自為戰都有可能。
這次出兵,劉備以諸葛亮為帥,魏延為大將,受諸葛亮節制,魏延雖然心中不滿,但也沒有陽奉陰違,但凡是諸葛亮所下的命令,魏延都會執行,只不過在執行的同時也會小心謹慎,以免掉進諸葛亮給自己挖的溝里。
對於諸葛亮的人品,魏延並不是太看好。雖然諸葛亮出身琅琊諸葛氏,但從他為劉備出謀劃策奪取荊州的這一系列事情來分析,諸葛亮絕對不是什么正人君子,雖然談不上是個徹頭徹尾的小人,但也絕對不能完全信任。
上次出兵伏擊龐統,如果不是魏延晚出兵的半個時辰,接替龐統指揮的張任想要全身而退並不容易。不過魏延給出的理由也很充分,地形難走,荊州軍中途掉隊甚多,必須等到人員到齊方能殺出。
對於魏延這種明顯貽誤戰機的行為,諸葛亮雖然有心將其軍法從事,可又不想落人口實,影響了自己在軍中的威信,只能打了魏延二十軍棍了解此事。只是諸葛亮沒想到的是,就是這二十軍棍,徹底斷送了劉備想要讓他與魏延關係改善的初衷。
武將與文官在看待同一件事情時的看法往往是不同的。就以此次出兵相助南蠻為例,諸葛亮希望通過此事討好南蠻各部,最後說服南蠻各部歸順荊州,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諸葛亮有必要讓南蠻各部親眼看到荊州軍的善戰。而魏延則不同,身為武將,魏延更多考慮的則是一場戰事的得失,在魏延看來,荊州軍替南蠻打仗是不值得的,不過是一些蠻人,有什麼資格讓荊州軍去當炮灰。
這兩種不同的看法導致荊州軍將帥不和,除了一開始伏擊成功龐統外,開戰至今,荊州軍始終沒有一個能夠拿得出手的戰績。也因為遲遲沒有打出荊州軍的威風,南蠻王孟獲最近對荊州軍的態度逐漸冷淡下來。
這是諸葛亮不願看到的一幕,此次出兵的最大目的就是收服南蠻各部,如果不能讓南蠻各部臣服,那這次出兵就變得沒有絲毫意義。
臥龍鳳雛,既然司馬徽將二人並列,那就意味著二人的才智相若,即便有個高低,差距也是微乎其微。之前龐統因為諸葛亮以有心算無心的吃了一次虧,但如今再想要讓龐統吃虧,那就很困難了,更何況龐統身邊如今又多了法正、徐庶這兩個同樣足智多謀的人為龐統補遺拾缺,諸葛亮在行計的時候就不得不多考慮一重,這會不會是龐統將計就計。
謹慎,是諸葛亮最大的優點,同時也是諸葛亮最大的缺點,凡事都想追求完美,必須要有十成的把握的才會放手去做。這在治理民生時是必須的態度,但在行軍打仗時卻極為容易貽誤戰機。
這點從演義中描述諸葛亮的北伐就可以看出。當時蜀漢弱,曹魏強,夷陵一把大火將蜀漢數十萬大軍燒了個乾淨,諸葛亮主持北伐時的蜀漢已經不具備穩紮穩打的條件,唯有出奇方能致勝。魏延提出奇襲子午谷,這就是當時的一記妙招,可惜一生謹慎的諸葛亮沒有採納,依舊按照自己原定的計劃進軍,結果被曹魏爭取到了時間,最終北伐失敗,已經出了岐山的諸葛亮不得不退回蜀漢。
打仗這種事,戰機稍縱即逝,因為誰也不敢保證戰場上會發生什麼事,一軍主帥被流矢所殺也不會沒有過,作戰計劃哪怕做的再完善,等真的上了戰場,基本上也會因為一點突發狀況而被打亂,按部就班的照本宣科,不打敗仗才怪。
此次出兵南蠻,最合適諸葛亮的位置其實應該是謀士,為魏延獻計獻策才是諸葛亮的本行,可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