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牆 第二百九十七章窮途末路_頁2
這次卻偏偏讓諸葛亮節制魏延,魏延雖然對戰事有想法,但諸葛亮不採納,想再多也沒用。
諸葛亮的控制欲很強,認為一切盡在掌握中才好,所有人都是他手中的棋子,任憑他擺布才是最合諸葛亮心意的。而魏延偏偏是個不甘只做一枚棋子的人,這樣兩種性格的人待在一起,能尿到一個壺裡去才怪。
與煩勞的諸葛亮相比,龐統此時就顯得輕鬆多了。憑藉劉福的支持,龐統擁有諸葛亮不可相比的資源可以利用。無論是物力還是人力,劉福對龐統的支持遠超劉備對諸葛亮的支持。
經典戰役之所以會被奉為經典,原因就是因為稀少。以少勝多,以弱勝強聽起來很叫人熱血澎湃,但仔細想想,如果條件允許,誰願意去干那種拿雞蛋碰石頭的事情。都是被逼入絕境了,那不得不放手一搏,贏了自然就獲得了美譽,而輸了就變成了螳臂擋車,不自量力的例子。
西漢為了平定南蠻,早在幾年前就開始準備,經過大量的人力物力的儲備,只要不出意外,平定南蠻是遲早的事情。說句難聽點的話,即便龐統不參與平定南蠻這件事,只要負責此事的人步步推進,南蠻王孟獲是擋不住西漢軍前進腳步的。
因為無論是拼士卒悍勇還是後勤補給,孟獲的南蠻聯合王國都不占任何優勢,唯一依仗的地利也因為龐統這幾年的工作也被抵消,在這次平定南蠻的西漢軍中,熟悉當地情況的南蠻人充斥在各軍中擔任嚮導,有這些人的存在,孟獲想要藉助地利取得勝利很困難。
孟獲對於那些投靠西漢的南蠻人除了咒罵,也沒有別的辦法。別看孟獲如今是南蠻王,但南蠻聯合內部卻依然保持著各自為政的情況,也就是打仗分好處的時候眾人才會想起孟獲,平時各部的事務,孟獲是沒有發言權的。
這樣一來,也就意味著孟獲在苦惱如何與西漢作戰的同時,還需要分出一部分精力關注南蠻聯合內部。畢竟每一個頭人,洞主都有一定的主動權,見勢不妙投靠西漢也不是不可能。
看那些早年間投靠西漢的同族,如今都已經混得人模狗樣,再反觀自己,因為跟著孟獲和西漢作對,如今一天到晚的鑽山溝。
相互攀比是很可怕的一件事,都是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看到投靠西漢的那些人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而自己卻是朝不保夕,孟獲手底下那些頭人、洞主心裡能夠平衡才怪。要不是孟獲積威已久,身邊又有忠心耿耿的部下相隨,南蠻聯合內部恐怕早就有人投靠了西漢。即便眼下因為孟獲的緣故還沒有出現背叛者,但私底下跟西漢眉來眼去的人,肯定有。只不過孟獲不敢確認是誰,只能佯裝不知道。孟獲相信,只要自己能夠擊敗西漢軍,自己的地位依然可以雷打不動。
不過孟獲同樣也清楚僅憑自己的才智想要戰勝這次的西漢軍很困難。漢人的智慧孟獲已經領教不是一次兩次,每次領教都意味著孟獲會吃一次大虧。也正是因為如此,孟獲對諸葛亮的期望很高,只不過諸葛亮一直沒有一個出彩的表現,導致孟獲對諸葛亮也開始不抱什麼希望了。
孟獲態度冷淡下來讓諸葛亮意識到自己必須想辦法阻止住西漢軍的攻勢,一旦讓孟獲完全失去了信心,自己這次不僅沒有達到預期目的,能不能順利返回荊州都會變成未知數。蠻人粗鄙,重利忘義,誰敢保證這些蠻人會不會為了求得西漢軍的原諒而把自己這些人裝盒子裡當禮物送給西漢,如果真到了那一步,諸葛亮寧願去死也不想去西漢受辱。
在共同的利益面前,諸葛亮不得不放下了高傲,找到一向跟自己不對付的魏延商議軍情。魏延雖然有點意外,但同樣也不是一個為了私仇會不顧大局的人。在聽完諸葛亮的擔心以後,魏延也答應了與諸葛亮通力合作的請求,二人商議,勢必要讓西漢軍吃上一次虧,打出荊州軍的威風。
自西漢發起平定南蠻戰役以來,一路上勢如破竹,雖然中途因為龐統受傷而暫時退兵,但等到龐統傷愈,西漢軍再次捲土重來。孟獲的南蠻軍還沒有把收復的失地在手裡捂熱,扭臉就又丟了。
與西漢軍士卒的裝備相比,南蠻軍士卒手中所用的裝備用簡陋來形容都是客氣的。沒有專業的工匠,沒有專門負責打造兵器甲冑的作坊,南蠻人能用的武器大多數只能就地取材。在南蠻軍中,只有軍候一級的人才有資格使用鐵刀,更多的南蠻人多是使用長槍。不是南蠻人習慣使用長槍,而是長槍造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