盯著這張圖紙上的戰艦三視圖,高鴻升就好像便秘一樣揪揪著臉,怎麼新技術給出了這麼多,怎麼為什麼在這個戰艦設計圖上看起來還是老一套,依然是個多炮塔的小怪物。
粗略的只是掃了一眼,高鴻升就能看出來這是後來奧匈帝國的哈布斯堡級的稍微改裝放大版,哈布斯堡級的設計本來是艦艏是雙聯裝炮塔,艦尾是個單裝炮塔,這個由於船體好像放大了一點點,使得船尾也可以裝下一門雙聯裝火炮,兩個煙囪,同樣延續著君主級的設計,船體臃腫的中部沿著船舷兩邊上下兩層布局的 12 門 150 毫米單管炮廓,特別是那個該死的艦首依然保持著奧匈帝國的戰艦傳統,刀鋒一樣的撞角。
而高鴻升眼前這個設計圖也基本上也可以看成是「君主級」的放大版,一點點的新意都沒有,這使得他心中對波珀有些懷疑,這真的是那個設計出聯合力量級戰列艦的傢伙嗎?
失望的抬起頭,看著惴惴不安的波珀,高鴻升一點沒給他留臉面,沒好氣地說道:「在這艘戰艦的設計圖上,我沒有看到一點點新意,如果是這麼一個破爛玩意,還是不要浪費他好不容易擠出來的造艦資金了。」
說完他轉過頭帶著有些憐惜的目光瞅著臉已經黑下來的費迪南。
聽了高鴻升對自己設計的戰艦給出這種評語,波珀的臉刷的一下就紅了,鼻子下巴的兩撇翹鬍子現在真的翹了起來,憋著一個大紅臉道:「高先生,我不認為我設計的戰艦有什麼不對,各國的戰艦不都是這個樣子嗎?雖然我們的噸位小一些,但是我們的船台只能建造這麼大噸位的戰艦。」
聽波珀這麼辯解,高鴻升真有些生氣了,衝著費迪南招了一下手,示意他過來跟他看看圖紙,然後轉過頭,黑著臉用食指指著桌子上,戰艦設計圖的艦艏位置道:「這跟噸位沒有關係,波珀,我問你為什麼戰艦要搞一個撞角出來,難道就因為你們使用撞擊戰術贏得了利薩海戰嗎?難道你不知道艦炮的射速比起那個時候提高了五六倍,你還有機會冒著漫天的炮火對敵艦進行衝撞戰術嗎?」
前無畏級的艦首大部分擁有撞角,這還真是受奧匈帝國的影響,在首次以蒸汽為動力的鐵甲艦之間的戰鬥「利薩海戰」中,雙方的艦炮對轟中根本無法將對方擊沉,最後奧匈帝國的旗艦「費迪南德馬克西米蘭」號裝甲艦全速撞擊義大利的「義大利國王」號裝甲艦的舷邊使其嚴重向右舷傾斜,然後隨著「馬克西蘭」號緩慢後退,造成「義大利」號右舷破損並且在自己的動能和破損湧入的海水影響下向左舷傾斜,最後側翻並且沉沒,從而決定了這場海戰的結局。
此戰過後,受其影響歐美各國建造的鐵甲艦大部分都是帶有艦首撞角,所以在甲午海戰中鄧世昌指揮「致遠」艦撞擊日本主力艦「吉野」號,是有著光榮的海軍傳統的,不是一時的激憤行為,而是在當時撞擊也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海戰手段,否則各國也不會無聊的都在軍艦的艦首都裝上撞角。
可是艦船裝上撞角之後最主要的毛病就是降低船速和降低適航性,特別是風浪大的時候,戰艦很容易出現埋首的現象,影響前甲板的主炮射擊。
「高先生,目前大多數的國家戰列艦的艦艏都是有撞角的,我們難道應該放棄戰艦的撞角嗎?」波珀一臉無辜的說道。
「好吧,好吧,我被你打敗了。讓我們一點點的來說說你的戰艦設計方案中的不足之處。波珀,利薩海戰時你們的戰艦主炮射速是多少?五分鐘一發還是六分鐘一發,現在你們的雙聯裝炮塔的艦炮每分鐘射速是多少?如果採用新式的炮架現在射速是多少?兩分鐘三發,還是一分鐘兩發。原來的戰艦主炮的有效射程是多少?一千米,還是甲午海戰中的兩千七百米?現在採用新式的觀瞄系統之後,主炮的有效射程最少可以達到七千五百多米,什麼船可以冒著炮火衝到另一艘戰艦的跟前?衝撞戰術早就過時了。不要艦艏沖角,採用最簡單的垂直艦艏,澡盆一樣的亞地里亞海不需要太高的適航性。」高鴻升有些生氣了,自己一個勁的扇著小翅膀,就是希望奧匈帝國強大一點,可是,不提那些腐朽的官僚們,本來應該走在時代前沿的艦船設計師怎麼還會這麼保守。
最好的艦首形狀其實是飛剪艏,這種艦艏的形狀是根據飛剪式帆船的艦艏形狀而來,最主要的表現就是艦艏水線上部外飄,並與下部垂線圓滑過度,同簡單的艦艏傾斜設計不同的就是在
第二百七十四章艦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