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升明帝 第725章 辟疆
更新:09-20 14:45 作者:木子藍色 分類:玄幻小說
「御營第二十八鎮駐山西,楊展為提督。」
「原駐紹興的第二十三鎮京營,移駐宣化。」
「張名斌第十六鎮移駐北京,秦翼明第十七鎮移駐山海關。」
總理處會議上。
皇帝與大臣開始討論遷都北京,先往京津調四鎮兵馬過去,接收京津防衛。
次輔王之仁,協辦大學士堵胤錫、瞿式耜和張名振,他們前去北京打頭陣,負責遷都的準備工作。
朱以海則預計在九月時遷往北京,到時直接從登州港乘船到天津登陸。四位內閣大臣打頭陣,兩文兩武,加上四鎮人馬北上,另外水師也將在天津、秦皇島等進駐立營。
「山西、河北現在這十鎮人馬,要如何安置?」文安之請示。
兩地現在十鎮兵馬,有六鎮是從山東河南北上的,也有河北山西義軍整編的,以及新降清軍整編,這兩年一再整編,御營也調去許多將領,但總體來說,這十鎮兵馬,仍然還是很雜很亂。
晉冀也不可能需要這麼多雜牌軍。
之前朝廷授了這麼多番號,也不過是一時權宜之計,甚至也沒給多少餉,反正他們自己就地取食,而如今朝廷收復兩地,不可能再任由軍頭們劃地食餉。
「文相可有計劃?」
文安之說內閣有一個初步的計劃,「先裁撤部份,年滿三十五,以及二十歲以下的士兵,都遣散歸農,發給遣散費,讓他們返鄉安置,並在鄉給予優惠變價地,若是願意去往地廣人稀之地落戶的,則可以給予更多土地和安家費等。」
「剩下的符合年齡的,若有自願退伍的,也予以鼓勵,給予遣散費安家費於地方安置。」
內閣計劃是現在的這十鎮人馬,最終是把保留兩鎮省營,再保留二三鎮的圍練屯鎮,最終要裁掉一半。
剩下的這一半,轉為省營屯鎮團練後,實際上也留不下多少,屯鎮團練都帶有民兵性質,不需要多少軍餉,軍官也不多。
軍官留用,士兵裁撤一半左右,其餘的轉為二線部隊。
這個計劃,中規中矩,之前朝廷在其它地方也大多是這樣處置地方部隊的。
「朕最近在思考一個事情,國家大事,在祀與戎,兵者國家大事。軍隊就如同國家之劍,必然鋒利,但又得小心謹慎,這是把雙刃劍,處置不好就會傷手。所以朝廷既得有一把鋒利的劍,又得小心不能傷手。」
朱以海提出要部隊分成三類。
第一類就是精銳的野戰軍團,其下分為御營和京營,駐於京畿要害和邊疆要地,實行募兵制,精選十八歲到三十五歲的士兵。
招募發餉,足額足餉足練。
建立一支能打的職業軍隊,士兵招募入軍後,五年若不能升為士官,就要退伍。而士官為下士中士上士和一二三級軍士長,總共兩階六級。
每級都有服役年限,如果到期不能晉升,將退伍離營。一階的三級士官各三年期,也就是一個士兵如果十八歲入伍,最多五年兵九年一階士官,不能晉升二階,他最多當十四年兵就要退伍。
如果能晉升二階,升為軍士長,二階的三級軍士長更可再服役五年。二階的各級軍士長一般在各級部隊擔任士官長(教頭)職務,協助訓練士兵等。
正常一階士官可以直接往上升軍官,但如果只是單兵素質或技術過硬,卻又欠缺指揮能力,則無法升軍官,只能升二階士官,做為兵王、教頭帶兵練兵。或者一些技術兵種,也可以在一階士官後繼續升二階士官,做專業技術兵。
構設這樣的一個制度,是考慮職業兵制中的一樣缺點,比如有的兵就算當的久,但也沒有指揮才能,如果不能往上升,一直當個兵,那無疑會成為兵油子兵混子。
所以保持部隊的換新很重要,優秀的兵可以往上升為指揮軍官,或者是技術士官,或是教頭型士官,而達不到要求的,則一級級淘汰退伍。
一階二階的士官數量還可以多留一些,這些也是軍中骨幹,一旦戰事需要等,是可以用這些士官骨幹迅速擴建兵馬的。
這樣御營、京營數量可以不用太多,保持在水陸三十餘鎮,三四十萬的規模。而那些退伍兵,退伍後也可以充做預備役,一旦需要,這些接受過專業訓練的退伍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