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升明帝 第725章 辟疆_頁2
更新:09-20 14:45 作者:木子藍色 分類:玄幻小說
,也能受召入伍,迅速形成戰鬥力。
對朝廷來說,維持太多的兵力,無疑成本太高,不利管理。
如宋朝那樣八十萬禁軍,大明肯定吃不消,不如減少一些,少而精,既減少軍費開支,還能適當的提升些士兵的軍餉待遇,提高士兵福利也能增加戰鬥力。
「御營兵如果這樣層層設立服役和晉升年限,那這些受訓好的士兵退伍,是不是浪費了訓練成本?」
一個兵不能晉升士官只能當五年兵,那這當了五年就退役,未免有些可惜。王之仁和張名揚都是武將,很清楚一個兵訓練出來要多少成本。
每招一個兵,要安家費,要發餉,遣散還要退伍費等。
「募兵也不能用一輩子兵,」朱以海還是堅持自己的想法,唐宋的禁軍都是募兵,也都有個問題,越來越龐大卻越來越不能打。
御營必須得能打,要能打就不能太多,必須是鋼刀刀尖。
原來的省營,則改設巡防警備營,每省的巡防警備營由總督、巡撫統領指揮,設總鎮,置總兵、副將,省下每分巡道設協,設參將、游擊。每道的協鎮下轄十營左右,每營的人數則比御營數減少。
其編制有馬隊、步隊,沿海、沿江、沿大湖地區,還設水營。一個步隊滿營設兵、兵、夫共三百人,下轄左中右三哨,每哨八棚,每棚正兵九人。馬隊營滿員則官兵夫共一百九,也設左右右三哨,每哨則只四棚,每棚仍正兵九人。
巡防警備營的職責也體現在名字里,巡防、警備,他們的主要職責就是守衛地方、清鄉剿匪,重點區域、特殊時期的武裝巡邏、搶險救援等任務。
每省的巡防警備營,或三五協鎮,大約萬餘人馬,不過省巡捕警備營的士兵,則採用義務兵制,省內年滿十八歲的青年都有義務參軍。選中後需義務服役三年,服役期間有補貼,但待遇比御營京營低。
暫擬餉分三等,馬兵、字識月支銀兩元,戰兵月支銀一塊五,守兵月支銀一元,每月支米三斗,餉按月支放,米按夏冬兩季支放。
軍官待遇也比御營的低。
不過雖然說低,但就算是義務兵,其實也是有餉的,而且守備營也設有士官,為保證其戰鬥力,義務兵在服役兩年就可以參加選留,如果表現好,素質過硬的可以晉升為初級士官,或是專業兵種,如馬營、水營的技術兵,也可轉士官。
士官優秀的也可以晉升為軍官。
而役滿三年沒能升士官的義務兵,全都退役。
警備營士官、軍官待遇都比御營的低,但如果表現好也可以選入御營,不過警備營的士官、軍官如果轉入御營,一般要降級使用。
各自承擔的任務不同,選拔標準不同,待遇也不同。
省警備營各省設一鎮,每道設一協鎮,算下來也不少,如果漢地十八省皆設,則起碼三十萬人,這幾乎與御營數量相當。
所以把他們當成第二梯隊的武裝力量,既填補御營數量不足,也能減少軍費開支,還能起到守外虛內的作用,避免危及腹心。
御營馬兵一月是四塊二餉,但實際上發九存三,再補三,意味著一年實際是十五月餉,因此是警備營的兩倍多,相當於警備隊三十一月半的餉。
警備營做為地方守衛部隊,甚至裝備都可以差一些,騎兵、炮兵數量少,水營的戰艦也不需要那麼好。
步兵以火槍為主,鎧甲甚至也可以以輕甲為主。
這樣一來,警備營就算三十萬人,其軍餉和裝備、訓練等開支軍費,可能不到御營的三分之一甚至只有四分之一,但卻能填補御營數量的不足。
御營隸屬五軍都督府,而省警備營隸屬兵部,各省御營歸御營提督統領,而省營也設提督,但他們卻受巡撫、總督節制,兩個系統,互不統屬,糧餉、後勤則都受朝廷節制。
朱以海的計劃里,每省駐一鎮御營,再設一鎮警備營,兩鎮互補後,地方上再編團練保甲,做為民兵預備役,基本上就完善了。
於一些偏遠險要山區,再設立一些帶有建設屯墾性質的屯鎮,基本上後明朝的軍制就確立起來了。
險要地設屯鎮,屯鎮是軍墾建設兵團,只有軍官和部份士官是正式編制有餉的,其餘的都是農兵,平時墾荒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