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下車 第三五九章 延拓
生而為人,不論思想、還是意識,都不會一下子從天上掉下來。一筆閣 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從這種角度來講,任何人的自我意識,從記憶到思維的全部意念之載體,其實也並沒有多少「自我」,而幾乎全是初態、經歷與閱歷的雜糅。
之前的三十五年人生中,從幾歲時起,一直都在追尋無限長的生命,活的意義,不言自明,方然差不多從未有過今天這樣的思考,直到現在,他才驀然驚覺,那似脆弱而無用的人文領域之一切,背後反映的,又是怎樣令人深思的現實。
決定世界的是物質,而非精神。
決定物質運動的是客觀規律,而不是主觀臆想。
論斷,確鑿無疑是正確的,自然科學是人類世界一切事物的基石,人文領域,則是這基石之上的建構,前者,決定後者,方然的信仰並無絲毫動搖。
但是,即便如此,fsi體系摒棄人文藝術領域的一切,這樣做真的沒問題嗎。
這會不會意味著,有朝一日,全產機的龐大體系完成時,人文藝術領域的數據,在這一體系中仍然可有可無,哪怕始終沒有歸入fsi體系,也無關緊要,並不會影響全產機的運行,進而,也就意味著在嶄新的生產體系中成為了一種多餘呢。
一旦在apos中成為多餘,也就意味著,在未來的世界中亦是多餘。
這推斷,讓方然感到一絲不安。
事實是明擺著,迄今為止的全產機架構,生產能力涵蓋了幾乎一切製造業、建築業甚至農業領域,人文藝術數據的缺失,似乎根本沒有影響到其進度,但身在其間的自己卻不這麼認為,進而,更覺得這狀態相當詭異。
未來,當「那個人」出現後,傳統的人類社會之形態將不復存在。
取而代之的,則將是全產機支持起來的新世界。
這樣的世界,將建立在全產機的基礎之上,一切人文藝術領域的影響都將蕩然無存,至多以記錄的形式,在資料庫和博物館裡長眠,世界運行的規則,完全植根于堅不可摧的自然科學理論,想必會很完美,會很協調。
但那樣的世界,細細想來,卻又分明毫無生機、機械充斥,簡直不似人間,更沒資格再被冠以「社會」、乃至「文明」之名。
所以那就將是人類文明的末日了嗎,即便「那個人」依然存在,也終究是徒勞。
文明終將消亡,在方然,似不過是一段老生常談。
但這一次,觀察的角度迥異,方然卻窺見了一絲更本質的東西。
劇變之後的世界,文明消亡,傳統的社會形態則不一定就此絕跡,至少,掌控全產機的「那個人」可以製造出無數生化仿真人,充斥劫後餘生的蓋亞,那樣的世界,至少從表面上,和眼前的時代又會有什麼區別。
區別,自然是有的,在那樣的一個模擬世界裡,人文藝術,將徹底失去意義。
「人」與「仿真人」,或者說,「人」與「非人之機械」,本質上的區別究竟在哪裡,外表能以假亂真,功能也不遑多讓,甚至於人類所獨有的智慧,在當今時代,也越來越被人工智慧所模仿,甚至,在某些領域中超越。
撇開人與機器之孰強孰弱,根本問題,是人與機械究竟有何本質的不同。
不同之處在於,人所特有的「人文藝術」、和隨之而衍生的一切概念,都是機器所不具有的。
譬如審美,認定一件事物的美、或丑,這種判斷,永遠也不會在機器的世界中出現,對機器構成的世界而言,事物的屬性,可以有一千種,一萬種,卻註定不會有一個屬性是「美」或「丑」,這是不言自明的事實。
原因在於,人類的任何人文藝術概念,包括審美,本質上都是既往經驗的拓展和延伸;
一種愛屋及烏般的,對生存和發展並無助益的,拓展和延伸。
而機器,永遠不會有無意義的行為。
這種觀點,在過去的三十多年裡,執著於永生之路的男人並沒有認真思考過,在方然眼中,主宰世界的自然科學之規律才值得關注,至於人文藝術,他雖未曾深究,卻很早就明白那只是一種文明的上層建築。
從這種角度理解,所謂「美感」,其本質定義就是「生存與繁衍經驗的過度延拓」。
人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