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務正業 第二百三十六章 搗巢滅倭長策疏_頁3
更新:11-14 08:07 作者:吾誰與歸 分類:科幻小說
面,大明的都察院的監察御史開始出京宣諭,例如近期不得前往大寧衛、修繕城牆、閱視軍備,防止大明軍可能出現的前線兵敗大潰敗後帶來的京畿震動,這是公開的行動,不公開的行動則有清點成丁、籌措準備募集客兵、糧草轉運、查捕間諜等等。
大明要動武這種事,根本瞞不住,所以,所以大寧總兵王如龍,已經完全進入了戰時狀態,防止土蠻汗狗急跳牆,這也是李成梁前往彰武的原因。
這一切準備工作,都是張居正主持下進行的,在有張居正在朝的時候,朱翊鈞這個皇帝說要有光,那麼廷議批准後就有了光,他這個皇帝說要攻伐全寧衛,把土蠻汗徹底趕出遼東,經過廷議批准後,大明這台戰爭機器就開始了轉動。
朱翊鈞又想起了當初李成梁要出撫順關蕩平古勒寨,生擒逆酋王杲之戰,那是大明時隔多年的出塞的戰爭,而張居正給李成梁準備了戚繼光的京營、陳大成等三鎮軍兩個預備役,雲集山海關,作為後援掠陣,防止生變。
張居正主持軍務之事,總是這樣準備極其充足,也令人安心。
李成梁在張居正死前,一直是大明的忠骨良臣,但之後,李成梁就開始尾大不掉,弛防徇敵來保證自己的地位了,這固然是李成梁這個傢伙不為人臣,也跟朝中風力轉向有很大的關係。
張居正有條不紊的進行著布置,朱翊鈞一句話沒說,不停的奮筆疾書做著筆記,若是有不懂的就標記出來,等到廷議之後的講筵再細細詢問,朱翊鈞這是在抄作業,學習如何處理國事。
「至於東征倭國之事。」張居正眉頭緊皺的說道:「陛下,容臣緩思定策。」
「先生不贊同進攻倭國嗎?」朱翊鈞奇怪的問道,上次,戶科都給事中光懋專門上奏說反對一條鞭法,舉出了一個理由是大明貧銀,銀路也不在大明的掌控之中,依仗大明不豐饒之物進行新政,必然會出現紕漏。
而後光懋在問答的過程中,得到了一個攻打倭國的結論,當時張居正基於大明必須自己掌控銀路的立場,贊同了光懋的說法。
張居正搖頭說道:「陛下,攻打倭國,恐怕要數十年之久,短期內很難成行。」
大明的風力輿論有一種可怕的精算風氣,同樣還有一種功利的風氣,短期內不能見到成效,就會被廣泛反對,進而政令偃旗息鼓不再被人提及,基於這種功利風氣之下,一些長策,很難推行。
說什麼千秋大業,千秋之後,你我他都不在了,談什麼日後。
但是攻伐倭國這事,真的急不得,急功近利的下場,就是不能成行。
朱元璋在洪武年間定下了十五個不征之國的祖宗成法,大明不攻占倭國,一勞永逸的解決倭患問題,似乎是受限於祖宗成法,但是這個祖宗成法,早在永樂初年,就被破壞了。
英國公張輔蕩平安南,建立交趾十三司,將交趾郡縣化,安南國也是十五不征之國,明成祖文皇帝不還是打了嗎?
其實早在嘉靖年間,倭患四起時候,就有朝臣提出了各種的方法,想要進攻倭國的本土,一勞永逸。
倭寇的核心力量是倭寇,雖然羽翼是大明的亡命之徒,僱傭他們的人是江南地面的勢要豪右。
廣東海道副使汪柏、都指揮使黃慶曾經上奏過,僱傭佛郎機人,攻滅倭國,嘉靖三十九年,嘉靖皇帝准了他們倆的奏疏,結果沒有了下文,佛郎機人為什麼要給大明拼命?渾水摸魚撈好處,才符合他們的利益。
這兩個傢伙收受賄賂,割讓領土,最後被騰出手的殷正茂給驅逐了,兩個人貪腐事被殷正茂彈劾,最後以失土罪名論斬。
在萬曆十九年,是風雲激盪的一年,自詡天下人豐臣秀吉寫信給朝鮮國王李昖,要求朝鮮國王脫離大明的藩屬,向倭國朝貢,以倭國馬首是瞻,而朝鮮國王拒絕,引發了第一次倭國侵略朝鮮。
同樣在這一年,大明開始搜集關於倭國的諸多情報,比如萬曆十九年四月,福建海商陳申奏聞:倭奴造船挑兵,傾國入寇,七月,浙江巡撫常居敬和福建巡撫趙參魯再奏東南倭患,而大明開始快速備倭。
萬曆皇帝那時候已經開始擺爛,但是備倭這件事,萬曆皇帝還是多次親自下旨,嚴旨督促,並且令臣工萬民上奏言備倭之策,兩廣總督劉繼文就上奏說:仍將倭奴入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