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務正業 第二百三十六章 搗巢滅倭長策疏
更新:11-14 08:07 作者:吾誰與歸 分類:科幻小說
「眼下打起來,大明必輸,打贏了,也是輸。」吳百朋回答了譚綸的問題。
譚綸問,大明和俺答汗發生衝突,大明有幾成的勝算,而吳百朋給的答案是大明很難贏,打贏了也是輸,大明輸,北虜輸,這就是個雙輸的局面。
之前那二十五年的衝突也證明了這一點,所以在劇烈衝突之後,才有了隆慶議和,俺答封貢。
吳百朋和譚綸詳細的溝通了其中的問題所在。
吳百朋根據過往的經驗指出,北虜強就強在會逃跑,所以生生不息,強就強在不知其蹤,強就強在往草原沙漠裡一鑽,憑藉著天時地利,壓根就找不到、殺不乾淨,如同野草一樣,春風吹又生。
出現這種情況,就是機動能力的差距,強如明成祖文皇帝,五次北伐,後面三次,戰果寥寥,因為北虜發現,只要不跟大明軍正面接觸,遠遁之後,大明根本奈何不了他們。而俺答汗、土蠻汗在和大明交易的時候,根本不賣戰馬和種馬,就是為了維持這種戰略機動能力的領先。
出塞作戰,大明收穫太少,付出太多,只要開戰,就是必輸無疑。
「朝中有精算之風。」吳百朋闡述自己第二個理由,他十分痛惜的說道:「在精算之風下,朝廷相繼丟掉了交趾、大寧衛、奴兒干都司、河套,得虧京師在北衙,要是在南衙,怕是連咱們腳下的地,都要精算出去。」
吳百朋可不是開玩笑,從永樂十九年遷都之後,大明朝南遷的風力輿論就沒有斷過,在正統十四年,土木堡天變之後,徐有貞為首的南遷派,就主張遷回南衙,躲避瓦剌鋒芒。
吳百朋十分明確的說道:「如此普遍存在的精算之風,其實也是有些道理的,且不論奴兒干都司這個羈縻之地,就以河套而言,朝廷要是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河套也不過是片草場而已,同樣,大明北伐,征戰所得之土,也不過是羈縻之地,其產不得入腹地,大明軍力無法投入草原,必然不能持久。」
「所以,要有路。」
打回來做什麼?都是些負收益的地區,拿回來也是吃朝廷的財政,朝廷窮的叮噹響,哪有銀子、哪有糧食支援塞外新占領土?打下來的土地,全都是需要扶貧的地方,自然得不到廣泛的支持。
大寧衛有一座桃吐山,桃吐山的白土,可以有效的漂洗羊毛,讓羊毛脫脂,祛除異味的同時,更加光澤潔白,易於染色,這大寧衛才算是被廣泛認同下來。
但是再接著打,需要理由,需要收益,一年連三尺水都降不了,怎麼耕種,怎麼維持長久的占領?靠腹地供養,腹地真的沒有意見嗎?就算腹地的所有人為了國朝大計,可以輸血,但問題是,腹地現在也是矛盾重重,並無餘力供養。
修路需要徵召勞役,而勞役需要給人糧食,胡元野蠻的治理黃河的歷史教訓,歷歷在目。
開發一個很可能賠錢的地方,對於沒有完整財稅體系、四處都是避稅縉紳的大明而言,還是太難了一些。
「聽說近來,還有些人在鼓譟風力,要裁撤松江、福建、廣州市舶司的都餉館。」吳百朋說起這個就是一陣的頭疼不已,都餉館百值抽六,都要被反對,而且反對的聲浪很大,對於朝廷又要官營絲綢又要收稅的行為,無數的喉舌,在鼓譟著這些風力。
譚綸搖頭說道:「不必理會,聒噪而已。」
因為光懋那封奏疏,朝廷現在開始籌備著前往琉球,幫助琉球王平倭,這次的平倭是為了大明白銀流入能夠少一些中間商賺差價,在如此情況下,革除都餉館,拿什麼養水師?沒有水師拿什麼來保衛海路暢通無阻?沒有水師,拿什麼來保障大明海疆的安全?
所以譚綸的評價是聒噪。
其實不僅僅是都餉館,清丈、還田、屯耕、稽稅房等等,反對聲也是此起彼伏,認為朝廷在苛責魚肉縉紳,恐釀大患。
「說回對草原用兵。」吳百朋眉頭緊蹙的說道:「其實我最擔心的還是西北胡漢混居導致西北多間諜細作。」
吳百朋人在宣大做督撫,自然知道當地的情況,和俺答汗偷偷摸摸走私交易的,只有張四維和他的同黨嗎?並不盡然。
晉商不僅僅只有張四維,還有王崇古,還有楊博,還有許許多多的晉商,和西北胡虜走私貿易,張四維的出現絕非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