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務正業 第三百三十四章 賺錢,寒磣嗎?不寒磣
更新:11-14 08:08 作者:吾誰與歸 分類:科幻小說
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朱翊鈞對張居正的稱呼是先生,從來沒有變過,無論張居正是元輔,是太傅,還是宜城伯,朱翊鈞無論什麼場合都是如此稱呼張居正,這個稱呼非常私人。
在官場上,要稱職務。
朱翊鈞這麼叫張居正,多少顯得朱翊鈞有些政治素人,公私不分,其實不然,朱翊鈞稱呼其他人,也都是稱呼職務,他這麼稱呼,完全就是為了給張居正的新政站台。
這對朝局的穩固,起到了關鍵的作用,這代表著這個稱呼不改變,那大明皇帝就會一直支持張居正這個老師的新政。
張居正跟朱翊鈞講一以貫之這四個字的時候,說,朝堂上的朝令夕改,一定會導致政治上的混亂,民不知法,法不束民,朝堂會失去對地方的控制,因為地方會堂而皇之、明目張胆的衍生出符合地方官僚利益的法度來。
朝廷的法度,在地方,優先級會低於地方的法度,那個時候,就是天下失道之日。
張居正給出的例子非常貼切,那就是大明對北虜的態度,嘉靖年間的朝堂上,對於是戰是和,反反覆覆的政鬥,導致了宣府和大同方向,今天接到了指令要準備進攻,明日接到了進攻準備議和,宣府和大同方向,就開始自己決定了。
這也是為何晉黨膽敢僭越主上威福之權,甚至禮樂征伐自諸侯出的根本原因。
權力,因為法統自上而下,又因為世勢自下而上。
而朝局的穩定,也讓所有人更加泰然自若,王謙就是典型的案例,大明皇帝對王崇古的態度,就是王崇古還在踐行他的政治許諾,安置流氓疏,朱翊鈞就不會輕易處置王崇古,所以王謙就更容易做事了。
尚久終於在連續的炮轟之下,選擇了投降,因為王謙真的放出了倭人。
尚久的左鄰右舍是兩個倭國的使者,這兩個使者喝的酩酊大醉,不知道怎麼回事闖進了尚久的房間,謾罵和打鬥持續了半刻,負責守備的大明緹騎們,才將雙方分開。
毛利元清和前田利長暴揍了尚久一頓,兩個醉漢,和一個被嚇到了幾乎失心瘋的琉球國王,打鬥的過程十分的乏味,可這讓尚久對於回到了琉球產生了一絲絲的疑惑。
回到琉球,真的是對的嗎?
大明水師在琉球的攻伐十分順利,可是進攻島津義久,卻屢屢受挫,這代表著琉球在日後數年之內,都有可能是個戰場。
萬曆六年九月十五日,禮部奏聞,尚久請求長留大明,朱翊鈞下旨在九月二十日,接見番國使者。
九月二十日,天高氣爽,秋風陣陣之下,大明皇宮的宮門,在鼓聲和號角聲中,緩緩洞開,一應使者開始準備入宮面聖,這些使者來自朝鮮、倭國、琉球、婆羅洲、馬六甲,泰西特使黎牙實。
還有一個極為特殊的使者,莫臥兒帝國。
朝鮮的使者一年三次入京,大多數情況下,就是過來問安,保持和大明皇帝的友好,方便兜售他們的山參以及高麗姬,高麗姬是一個極為成熟的產業鏈,從隋末唐初開始,就已經形成。
朱翊鈞也不是每次都見,就是打包起來一起覲見。
按照禮部的安排,大明皇帝第一個見到的使者是來自於莫臥兒帝國的使者,莫臥兒帝國在疆域、人口等多個維度,都是值得重視的國家。
吏部尚書萬士和很喜歡說:夷狄人面獸心,畏威而不懷德,可是他對夷狄之事,非常非常的重視。
大明新政錯綜複雜,可主要脈絡就只有一個,海陸並舉,而開海,是大明新政的一條腿,處置好和海外番國的關係,是華夷之辨體系下,大明禮部面對的一個巨大挑戰。
至於吏部尚書為何整天插手禮部的事兒,禮部尚書插手吏部的事兒,朝臣們早就見怪不怪了。
「尊敬的中原皇帝,我是來自於葉爾羌汗國的使者,名字叫沙阿·買買提,我是一名商人十分的卑微,但是我受和平守護大帝、和葉爾羌蘇丹的派遣而來,祝願偉大的君王,如同天上的日月一樣永恆。」沙阿·買買提行了一個跪禮。
和平守護者,是此時莫臥兒帝國皇帝阿克巴的雅號,朱翊鈞已經聽禮部奏聞。
沙阿·買買提,到大明已經一年之久,漢話已經說的很利索了,他是個商人,從絲綢之路而來,從嘉峪關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