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第三十一章 萬變不離其宗
更新:09-19 06:29 作者:孤獨麥客 分類:軍事小說
聖人親迎波斯使者入城的消息,是九月份洛陽大街小巷的最大談資。
給足了面子,給足了禮遇,讓天下人都知道了聖人對新學的重視。
在這個時刻,內務府旗下的商務書坊生意興隆,各類數學書籍幾乎賣空了。一些自覺在文章之道上拼不過別人的士子,內心之中的堅持也動搖了,琢磨著嘗試下農科或算科,但時間只剩下一年半了,也不知道來不來得及。
也有一些在京營建士關注著波斯學者的到來。
上一次還是三十年前摩尼法師的到來。後來他編纂了一本《幾何》,獲得了夏王賞,幾經改版後最終定稿,成了數學學子的必修教材,考題也多來自其中。
營建士也要學這本書,並且是重點中的重點。
學成之後,配合《力學》知識——老實說,這本書的內容還比較粗陋——營建士們完全進入了一個新境界。
九月三十日,應聖人之請,波斯人巴爾迪亞在東都國子監講學,提到了「弧三角體勢」(球面三角形)理論。
來聽講的除了數學生外,還有大量營建科在學士子。
效果是十分轟動的。
數學學子為更新、更系統的知識而陶醉。
營建學子則看到了應用於建築上的可能。
拱券、穹頂結構,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側推力的問題。
如果只是造一個小拱門,或小墓穴,完全可以靠厚重的牆體或大地來抵消側推力。比如趙州大石橋的拱形結構中,就是靠河岸土地來抵消側推力,不令其崩塌。
但這樣成本太高了,有沒有一種辦法,即通過數學、力學上的設計,來巧妙地減小乃至抵消側推力呢?
當然是有的,這就涉及到球面三角形等高深的數學原理了。
總體而言,講學十分成功,但也有一些小插曲。
有一些修造洛陽宮城的工部、將作監、少府監老工匠前去旁聽。這位巴爾迪亞也十分不客氣,他認為通過數學、力學知識設計修建的小屋,就本質而言,都比不計成本、使用大量人力物力堆砌起來的宏偉建築更偉大,他認為後者即便再精美、壯觀,但卻是一種沒有大腦和思想的存在。
這話自然大大得罪人了。
自唐以來,威壓各方,征討不從,中原大國何等威勢,長安、洛陽規模巨大、壯麗雄瑰,怎麼可能不如人呢?
於是,有人當場拿出自唐代就有的《營繕令》規定的各種設計款式、用料規格、建造細節來反駁。
巴爾迪亞在翻譯的幫助下,粗粗瀏覽了一遍。
當然,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他是不可能仔細看完的,只能走馬觀花了解個大概了。
驀地,他止住了翻譯,指著其中某一頁,問道:「為什麼一定要用如此規格的木材?」
那是唐、夏兩朝通用的《營繕令》附錄部分,大體講的是準備材料的規格,比如某段規定斗拱斷面「高十五分、寬十分」,必須用這個規格的木材。
匠人們聽了,有些難以回答。因為老祖宗傳下來就規定要這麼做,他們怎麼能改變?
「樹木大小、粗細不一,如果都用這種規格的——」巴爾迪亞說道。
「材分。」翻譯在一旁用漢語說道。
巴爾迪亞大概了解「材分」就是規格的意思,於是繼續說道:「都用這種材分的木材,你們選材的範圍就小了很多,或許需要去遠方的森林中挑選,這不是浪費麼?」
「我大夏地大物博,多跑幾處,多挑選就是了。至不濟,徵發役徒,多花點錢,即便從黔中、江西伐木,都能給你運來。」一匠人略帶自豪地說道:「河陽三城的浮橋,就是在江西洪州伐木製船,再旱地行舟,運來河陽,你見都沒見識過吧?」
「現在洪州也造不了這船了,得再往南伐木。」有人低聲說了一句。
沒人理他,所有人都看向巴爾迪亞。
「浪費,根本不需要嚴格規定材分。我們可以在建造之時,通過數學計算,使用不同規格的材料,這能減少很多浪費。」巴爾迪亞重複了一遍。
「凡構屋之制,皆以材為祖,《營繕令》中說得很清楚,第一頁就有。」匠人搖了搖頭,道:「你敢用不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