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稱雄 第438章 轉移
更新:09-05 14:33 作者:木子藍色 分類:軍事小說
鹽務改革才剛剛開始,中原的流匪也還沒有剿滅,在這個時候,劉鈞不急著去打滿清。●⌒,這個時候他也沒有力量能直接滅掉滿清,既然如此,那沒必要分心去打。
先穩住長城防線就好,若是滿清真的愚蠢的敢打上門來,那劉鈞巴不得以逸待勞,用堅固的城防和犀利的炮台,讓他們知道下什麼叫後悔。
京畿已經成為了劉鈞的大本營,他在全力的控制這裡。
突起的瘟疫,使得本就還沒解凍的運河,更加無法使用了。劉鈞正在籌劃著全面海運,來取代原來的漕運。事實早已經證明,其實海運遠比漕運方便,成本也更低。但大明雖然幾次用過海過,可很快又堅持了漕運制度。
原因很多,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漕運涉及到無數人的利益,官商利益,地方利益。哪怕運河經常淤塞,經常有決堤改道等影響,導致運河無法使用。而且運河是由多個河段組成,不同的河道水位還不一樣,導致運河上行船也並不是一帆風順。
運河上有多道關卡,不僅僅是為收稅,而是關閘,就如後世的三峽航道一樣,需要通過這種關閘,來把不同水位的河道聯起來,讓船隻升降通過。
這樣的關閘對於通航影響是很大的,一些繁忙的關閘,船隻排隊過關有時要排五六天。在這條運河上,有數十個運河城市,數十萬的漕丁。
朝廷把南方的糧米等通過漕船運河,漕運北上,一路需要的時間很多,還經常有各種漂沒等,使得漕糧的運輸成本極高。朝廷這些年來,漕運上虧損的錢糧不知多少。
可就因牽涉到太多人的利益,因此明明有更節省成本,更快速的海運方式,朝廷卻根本沒有使用。
劉鈞認為是時候把漕運改為海運了。通過黃河、淮河、長江等大河把物資輸送到出海口,再通過海運將物資運輸到中樞京畿。
至於這會觸及很多人的利益,劉鈞也並不怎麼擔心。
現在已經不是幾年前了,劉鈞已經基本上完成了中樞和京畿及中原地區的控制。誰還敢跳出來,那誰就自尋死路。
對於吳三桂和清軍,劉鈞還真的沒怎麼太放在眼中。
就任督師,總督直隸與關外兩軍區四省諸鎮全權負責討逆平叛後,他下達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命令錦州等地的百姓全部撤入寧遠。除了留給左良玉的部份必須物資外。其餘全都帶走,帶不走的全都燒掉。
本來劉鈞是計劃左良玉也撤回寧遠的,把錦州義州等地全都堅壁清野,可軍機處會議上他們卻堅持要讓左良玉繼續守著錦州,劉鈞也不多說什麼了。不過他在給左良玉的公文中,還是讓左良玉把義州等城的兵馬,都撤入錦州城中,收縮集中兵力防禦。
劉鈞下達的第二個命令,是傳令北方長城防線各軍,讓他們適時的出動部隊。將防線外百里內發起一輪大掃蕩。
「我要他們在叛軍到來之前,將我們防線前百里之內的一切都掃蕩乾淨。攻破所有的堡壘,掃除所有的村莊,把百里內所有的人口、牲畜、錢糧,通通都抄回來,我要那百里地區,堅壁清野,一無所有,再無一棟房屋,也沒有一口清淨的水井。更沒有一粒糧食。」
不出劉鈞所料,對於他的這兩個命令,朝中還是有不少人反對,覺得非王師所為。劉鈞對於這些人。理都懶得理。
打仗就是打仗,戰場之上血肉橫飛,血流成河都是常事。
楚軍的將校們對於劉鈞的這個命令,都很贊成。他們都很明白這個舉動的意義。防守,並不意味著就要縮在堡壘中不出。
防守,也有積極的防守。適時的出動部隊,掃蕩外圍,堅壁清野,這會讓防線更安全。也會讓遠道而來的敵軍沒有補級,連炮灰都讓他們找不到。
大同、昌平、薊鎮、遷安、永平、前屯,每處都駐有一協兵馬,同時在宣府、密雲、遵化和山海關、寧遠五處,各集結部署了一個師。
此外,劉鈞在通州設立了討逆行轅,集結了三個師,居中策應。
整個明軍的防禦,因此形成了三個層次,不但在整個長城一線布防,同時還在幾個重要的防區部署了重兵,能夠隨時支援策應。又有劉鈞在通州的幾萬總預備軍,能隨時居中策應。不管清軍想從哪一個點進攻,明軍都能保證有兵可守,同時後方能夠迅速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