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順1730 第七八三章 破立之困(四)_頁3
更新:09-17 02:20 作者:望舒慕羲和 分類:軍事小說
惟新元年改革之初,解決了廢鹽墾荒的基本規則之後,劉鈺邀請了一些大儒前往海州曬鹽工廠進行參觀。
這些本來就傾向於劉鈺改革的大儒們,很是支持,也很高興。
覺得這樣的好處確實很多。
朝廷可以控制鹽稅,這就可以有更多的錢賑災、治水等等。
而且,成本降低,商人得利、朝廷亦得利的同時,還能把成本降下來,這確實是有利於百姓。最起碼,百姓吃鹽比以前便宜了。
然而,伴隨著改革的深入,問題終於還是爆發了。
惟新三年初,淮安、揚州的大約兩萬鹽工,爆發了反抗朝廷更改鹽產區的集會,或者叫起義。
伴隨著鹽產區的改變、鹽業物流中心的改變,以及過於劇烈的改革速度,那邊也確實無法安置容納這麼多的原本以鹽為業的鹽工。
這次起義,得到了普遍的同情,尤其是揚州、淮安本地人的同情和支持。
因為不只是他們,其實變革過程中,整個淮安、揚州的日子,都不好過。
而且因為變革的過於劇烈,揚州和淮安,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急速衰落。
運河加淮南鹽,就是揚州和淮安的根。
劉鈺把根直接刨了。
這麼說吧,連揚州城的妓,都反對劉鈺。甚至出了至少不下於四十部羞辱劉鈺的戲劇。
鹽工為主體的起事,得到了揚州的普遍同情和支持,還給予了大量的資助。一些儒生甚至也投身到起事之中。
這些人起義的口號,也不是造反,而是反奸臣。直奔海州,要毀滅海州的曬鹽廠,給揚州、淮安的百萬百姓,留一條活路。
然後……被劉鈺這個劊子手,殘酷地鎮壓了。
打死了七百餘人,四千人被判處流放到南洋種植園、鯨海、錫蘭等地。剩下的人,給了點活路,讓他們去松江府那邊做工,但房子什麼的全都沒了,去那邊即便還做一樣的工作,生活水平也是比起在揚州時候直線下降。
真正噁心的地方倒不是鎮壓本身,而是劉鈺在擊潰了起事隊伍後,故意縱容一部分人做匪。
原本還算是有訴求、有儒生帶領的起事者,被打散之後,配合江蘇改革留下的不能全部覆蓋的極端貧困化的鹽戶、鹽丁等,迅速土匪化。
劉鈺故意縱容,混亂造成了幾年間,大量的富戶、商賈,或者說,資本,向長江以南的松江府、蘇州府等地遷徙。
短短數年,淮安、揚州的大量資本南遷。
之後的繼續衰敗,一次又一次的底層無法生存而導致的反抗,一次又一次的混亂。
然後就是一次又一次的資本南遷。
唐朝時候,無數文人幻想的騎鶴下揚州的揚州;明朝時候,繁華之盛幾近京城的淮安。
一千年的繁華,幾年之內,被劉鈺折騰的,半死不活。
一切都在從大順廢運河、興海運、改鹽政的數年之內,巨大的反差,而很多人是見證過大順廢運河之前揚州、淮安的繁華的。
樓台傾頹、花木凋零、蝸涎蛛網、衰草頹垣,舊城風景嘆凋零。
荒城圍敗瓦,窮賈坐空桐。
昔日繁華今日衰,觀之不墮淚者,非人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