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順1730 第一三九章 施加神聖性(上)
更新:09-17 02:22 作者:望舒慕羲和 分類:軍事小說
比起荷蘭人做中介當二道販子賺了一筆之後的價格,不得不說,大順船上的茶葉價格是相當實惠的。
只論茶葉的話,也看得出來,大順這邊的商人比東印度公司厚道多了。
東印度公司其實拿不到啥好茶葉。
說句不好聽的,大順這邊的國情,國家扶植的西洋貿易公司也是做茶葉貿易出口的,真正的好的、或者性價比高的茶葉,能讓英國拿到?
武夷茶品質當然不錯,但相對於大順那五花八門的茶葉家族來說,終究還是品類太少。
而大順這邊,伴隨著對外貿易的發展,也在積極地改進茶葉的滋味。畢竟大順這邊此時擁有絕對壟斷地位的茶葉製作技術總不能說搓茶葉不算是科技。
針對歐洲人的奇葩口味,裡面有些加了一些肉桂粉、有些則是發酵出桂圓味、或者是增加了一些伴隨航海發展而普及的檸檬之類的調香。
大順這邊比較高端的是綠茶一族,歐洲這邊更喜歡一些發酵茶,這是兩邊審美風格的差異。
除了這些特殊加工的茶葉外,這一次商船還帶來的科技革命的產物,大順第一種蒸汽機參與製造的加工茶。
這種茶都被切碎成了茶葉沫子,和歷史上那些後期八旗廢物們喝的「高沫兒」不一樣,這玩意兒就是一種「低沫兒」。
品質低,反正茶葉都切碎成粉了,至於用的多大的葉子,那就天知道了。
不怕運輸損耗,都已經是茶葉沫子了,封包之後,運個幾萬里到歐洲美洲,也不用擔心壓碎。
量大、口味重,因為裡面可以摻雜一些奇怪的香料沫、或者水果乾、果皮調香之類的東西。
價格當然也低。
這主要是之前英國的狗屎政策,以及荷蘭當二道販子賺差價賺的,一斤最普通的武夷茶在北美能賣大約七八錢銀子。
雖說這邊賺得多,地也多,基本不愁吃,但要說買一斤茶葉就得小一兩銀子,那也不是誰都能喝得起的。
大順下南洋之後,其貿易思路就與荷蘭不同。荷蘭是為了壟斷,寧可砍樹,也不提升產量;大順走的方向,則是薄利多銷,因為大順的原始積累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就是要創造更多的產業,容納更多的人脫離租佃種糧體系。
這種蒸汽機運用後的茶葉沫子,就是在這種思路下出現的,價格低到了可以確保徹底把咖啡打死的程度。
而高端一些的,又不是沒有,也不會被有錢人歸結於低端消費。真想買,別說七八錢一斤,就是七八十兩銀子一斤的茶葉,也不是沒有。
有著官方身份的大順這邊的隨船貿易大使,在請漢考克等一眾北美商人品茶之後,又贈送了他們一些大順這邊也算是比較不錯的綢緞,便試著傳達了一下上面交代給他的真正任務。
在唆使北美的商人集團來這邊集會之前,貿易大使還是按部就班地講了一下劉玉之前一直在歐洲嚎的那套關於自由貿易的理論。
現在,走私在北美甚至蘇格蘭英格蘭,都是被道德認可的「無受害者犯罪」。
那麼,距離更近一步,把低關稅貿易賦予一種神聖性的解釋,那就很簡單了。
也就是說,在道德層面,之前是「灰色的」,至少內心還是有些滴咕的;而現在,是要把「灰色的」,塗抹上一層聖光,變成神聖的。
這就是辯經的意義所在。
經書不換,一些行為,自己心裡也滴咕,這麼做對不對啊?
換了經書,同樣的行為,自己便可昂首挺胸,理直氣壯,我做的是對的、妨礙我的人阻礙我的人是壞的。
三十年戰爭和宗教改革,只是解決了天主教禮法的一部分桎梏,為發財光榮打下了基礎。
而新的貿易理論,則是為他們現在要做的這種事,找到合法性依據。
否則的話,像是波士頓傾茶事件一樣,在很長一段時間,因為經書這邊沒辯明白,一直到1834年之前,美國這邊都是刻意澹化和避開傾茶事件的,甚至沒有「波士頓傾茶」這個專有名詞。因為這涉及到毀壞他人財產、私有財產是否神聖的一些東西。
直到經書圓滿之後,才開始大肆宣揚。與之差不多同時出現的,還有五月花神話。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