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順1730 第一三九章 施加神聖性(上)_頁2
更新:09-17 02:22 作者:望舒慕羲和 分類:軍事小說
於現在,從此時的樸素道德層面上說,大順和英國正開戰的。
這類似於大明末年,明朝商人跑到遼東去給後金賣糧食。總歸在樸素道德上,還是需要一點經書來解除心理障礙的。
雖然說,這些人既然來了,來都來了,就沒必要既當又立了。但若能立起來,總是好的。
貿易大使切入的角度,是以儒家的民本思想為切入點的,順帶著批判了一下英國這邊的貿易政策。
他們學的那一套,都是冷冰冰的東西。而他們嘴裡說的這一套,都是充滿了人味兒的道理。
雖然他們學的東西,批判點說英國的貿易政策,是把原始積累作為目的而非手段來批判的。目的自然是給他們灌輸,原始積累之後要塑造工業資本家的概念。
但從他的嘴裡轉述出來、說給漢考克等北美商人的時候,則是溫情脈脈。
「從我們的觀點來看,貴國政府的貿易政策,無疑是一種以『國家』為主體的哲學所衍生出的觀點。」
「貴國政府關注的點,是徵收了多少稅、賺了多少錢為目的的。」
「從克倫威爾時代開始,一直到法國的科爾貝爾,他們在制定政策的時候,只是以國家為主體來計算的只需要一個會計,算一算今天以國家為主體,進入我國了多少白銀、又流出了多少白銀。只要進入的多、流出的少,那麼就是對的。」
「我們是向來反對這一點的,我們從不計算進入多少、流出多少。因為,天朝這邊,以民為本,是一種一百姓、民眾為主體的哲學……」
「比如商品,我們更關注,我們所研究的『主體』,能否喝到足夠的茶葉?能否吃到足夠的鹽?能否穿上禦寒的棉布?」
「這個哲學的『主體』的區別,就是現在中英兩國貿易上分歧的根源……」
他是滿嘴胡扯,侃侃而談,卻說的漢考克等人連連點頭。
大順不關注進入了多少白銀、流出了多少白銀的唯一原因,是因為大順根本就沒有「逆差」的機會。
人的思想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從明朝開始,中國這邊就完全喪失了出現「逆差」這個概念的環境。
而伴隨著貿易的擴大,大順這邊有了順差、逆差的概念。問題在於,在一個根本不可能出現逆差的貿易體系中,去關注進入了多少白銀、流出了多少白銀,這壓根就是無意義的。
因為現實就是如此。
大順的關稅很低,只對鴉片之類的貨物嚴禁進口;因為宗教問題對宗教物品嚴加管制。
其餘的,壓根也真的沒有什麼關稅保護的具體政策:英國的呢絨賣不進大順,不是因為大順加了關稅,而是因為賣不出去。
貿易大使心裡明鏡一般,他很確信,要是歐洲的布有一天比大順的布便宜了,他絕對支持擴軍開戰,切斷貿易。
但正所謂,同樣的謊言,由不同的人說出來,聽眾聽來,完全不同。
這番話,要是法國人說的,漢考克等人肯定得在心裡臭罵,扯犢子。
但由大順這邊的人說出來,那就換了一種風味,聽起來好有道理。
就像是此時歐洲經濟學家正在進行的那個爭論一般:利息降低,是經濟發展的因?還是經濟發展的果?
而大順現在所能跟進的類似迷魂陣,便是:自由貿易,是產業優勢的因?還是產業優勢的果?
貿易大使心裡有自己的答桉。
因為大順的海關,這幾年正忙著給對日出口的生絲增加高額關稅,今年的新政策是日後嚴禁孟加拉的生絲進入日本。
但是,大順鼓勵絲綢、成衣、製成品等,大量進入日本。
至於這是不是自由貿易,貿易大使心裡還是很清楚的。
如今說出來,自然就是藉助此時歐洲的中國熱,把果,說成因。
這也是大順新學一派的精英們,一直試圖在構建的一種東西。
雖然他們可能不是很能總結歸納出來他們要構建的東西到底是啥。
但以後世的話語體系,其實就是:把一些伴隨著生產力發展而必然出現的新生產關係、新道德、新貿易理論,這種普遍的東西、由經濟基礎改變而必然跟著改變的與之前不同的上層建築,塑造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