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來的皇后 27兵變
搶來的皇后
翌日丑時三刻,金雞啼鳴,太陽尚未升起,巍峨的宮門卻已經緩緩打開,恭親大臣,文臣武將,個個身披白袍孝衣,在宮人的引領下,徐徐步上漢白玉打造的石階,進入承陽殿內。
承陽殿中央,擺放著百年紫檀木打造的雕龍靈柩,室內熏煙裊裊,一身白衣的大臣們面帶戚色,躬首於兩側站立。
寅時一到,中和鼓樂便開始奏響,執事太監快步走上前來,尖聲道:「請皇族宗室,文臣武將,宮廷女眷,各歸各班,皇后娘娘駕到!」
皇后身穿黑色宮服,頭戴素白盤鳳杈,紅腫著雙眼由侍女扶著自內堂步出,後面跟著一眾黑服白簪的妃嬪,嶺南王郡主由婢女扶著,跟在最後走出。
這時,先皇的幾個堂兄弟恭親王和肅親王等人額上繫著白條帶,從殿外踏了進來搖晃著上前,撲倒在先皇靈柩前拂袖哭泣:「先皇啊——先皇——」他們的兒子跪在旁邊勉強扶住。
皇后及眾妃嬪在旁邊見了,不禁悲上心頭,忍不住掩面涕泣。
丞相李義山站在朝臣之首的位置,目光冷然地一一掃向皇后等人,再至後面的朝臣,謹慎地觀察著他們的神態,最後跟站在對面的文景灝對了下眼神,各自心領神會。
承陽殿的大門不知何時已經緩緩合起來,室內光線顯得晦暗不清星神隕殺。
禮官慢慢走上前來,雙手展開燙金黑帛,肅然發表祭文致辭:「文有天下,傳世有八,先皇華帝,勵精圖治,恭儉有制,勤政愛民,兢兢於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寧,民物康阜,逝年大衍,定位陽陵,然浩氣長存,默佑社稷,天下歸心。」
禮官說完,屏退一側,恭請文景灝上來為先皇舉行發喪。
文景灝走上來,立於靈柩之前,面朝殿下朗聲道:「文武君臣,山河戴孝,為先皇發喪!」
兩側文武官員依依跪下,眾妃嬪也掩面下跪,唯有皇后抽泣著緩緩走上前來,雙手扶在靈柩之上,她抽噎地痛呼:「先皇——」皇后心中悲痛,猶然想到太子的英年早逝,傷情難抑,顫抖地哭喊道:「辰兒——」
皇后哭得痛不欲生,後面的侍女紅著眼睛走上前來,輕聲喚著娘娘,想攙扶又不敢。
文景灝冷冷地站在旁邊看著痛不欲生的皇后,這時李義山自一側緩緩走出來,沉痛地道:「國難當頭,禍不單行,前太子不幸駕薨,英年殞命,先皇也積勞成疾,如山之崩,我朝江山正是百業俱興,卻在這最鼎盛的時候,遭此大難,這真是老天有意為難我中原天下啊!」
殿內一些忠心耿耿的文臣感懷起先皇對他們的厚待,忍不住悲從中來。
李義山接著道:「先皇駕崩,舉國同哀,老臣亦痛感於心,然國不可一日無君,為了江山社稷,千秋萬業,請太史令當眾誦讀先皇遺詔,即刻冊立新君,以安民心。」
太史令得命,緩緩從地上站起身走上來,躬首恭敬地從擎天箋中取出密封的明黃錦帛,轉過頭面朝文武官員,高舉雙手,慢慢展開,開始朗聲念讀:「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以良德居帝位已久,然身患沉珂,藥石無效,自知不起,朕之長子,身得天命,必能克承大統,著朕之帝缽。——傳位於文景灝。」
話音落下,李義山率先步出來,對著文景灝拜道:「微臣叩見新皇,新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他背後一側的數十個朝臣緊跟著下跪拜道:「新皇萬歲萬萬歲。」
文景灝目露得色,從旁邊走向中央的位置,居高臨下望著滿朝文武,然而另一側的朝臣卻猶疑著並沒有下跪。
李義山站起來,轉身望著那些還站立著的朝臣,威嚴道:「先皇遺詔在此,誰還敢不奉詔,誰敢抗旨?」
站立的朝臣面面相覷,其中一個二品大員踟躕著從列隊中步出,俯首道:「啟稟丞相,按我朝吏律,新君即位,須有傳國玉璽相承,敢問長殿下,可有傳國玉璽?」
太史令也上前,對文景灝拜道:「請長殿下出示傳國玉璽。」
文景灝表情一滯,不自然地道:「當時父皇纏綿病榻,舉步維艱,不意遺失玉璽,因而玉璽暫時還沒有找到。」
由於國喪後緊接著就是新君繼位,因而今日進入帝宮的人數尤其眾多,依據國喪禮節,除了三十六位文武重臣和幾位皇親國戚被安排位列於承陽殿內,以下的朝臣,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