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做貴族 第520章:琅琊于越國的重要性
更新:09-21 03:41 作者:榮譽與忠誠 分類:其他小說
在這一件事情上倒是智瑤顯得小氣了。
對於國家來說,有沒有開一個好頭比什麼都重要。
賞賜一個爵位,再賜予一座城邑,換來某些國家日子過不下去,或是遭遇其它威脅,選擇前來內附,比動用刀兵去滅國要強得多。
原國能夠善待那些內附的國君,展現大度其實也能讓其他國家安心,到了事不可為的時候更願意選擇投降。
道理是那麼個道理,事情的複雜程度卻是比想像中要多得多。
比如,原國接納已經沒有臣民的一國之君,賞賜爵位和城邑,屍山血海爬起來的人不會滿意,甚至會讓後代之君容易被忽悠。
諸夏歷史上有不少萬國來朝的例子,事實卻是證明好些來朝貢的隊伍根本不是某個國家的代表,純粹就是某些商人騙吃、騙喝、騙賞賜。
騙到東西之後,那些人不止會嘲笑某王朝,還會大肆宣揚這個王朝人傻、錢多、好騙,招呼同伴下一次再來。
這些人的欺騙過程中,哪怕王朝有誰察覺到不對勁,一般不會去點破。
畢竟,萬國來朝是多麼有面子的事情,捅破了一大幫人要倒霉,說不準皇帝還會惱羞成怒之下砍了大聰明的腦袋,不如大家一起裝湖塗樂呵樂呵也就混過去了。
智瑤現在最關心的只有兩件事情,其一是東來那邊的戰事,再來則是太子妃什麼時候有身孕。
在東來那邊,司馬穰苴已經率軍與越軍在「穆稜」交戰。
這一路並不是勾踐親率的越軍,他們是由文種擔任主將前往入侵杞國。
文種直至斥候匯報原軍蹤跡才知道原國已經出兵的事實,一邊派人快馬加急匯報給越王勾踐,另一邊根本顧不上繼續展開對杞國的入侵,選擇攔在「穆稜」這個原軍的必經之路。
因為文種的當機立斷,險險地提前一天抵達「穆稜」,第二天司馬穰苴親率的原軍就到了。
在「穆稜」爆發的戰事很倉促。
只是抵達一天的越軍沒有充足的時間了解當地的地形,設伏之類壓根就無從談起,只能擺開陣勢與原軍交戰。
司馬穰苴倒是有想過會被越軍攔截,主要目標還是直插東來尋找越王勾踐一打就打決戰,著實沒想到不但有越軍駐紮在「穆稜」這個地方,並且還是文種擔任越軍的主將。
這次北上的越軍之中,以文種麾下的兵力最多,達到了六萬的數量。
文種原先率軍在入侵杞國,由於杞國太弱的關係,越軍攻城拔寨並沒有產生多少損失,乃至於因為面對杞軍接連獲勝的關係,他們的士氣變得極高。
士氣旺盛的越軍自信心很強,面對中原第一強國的原軍一點都不發憷,第一天交戰打了個有來有往。
因為司馬穰苴擔憂越王勾踐得知原國出兵選擇退回國內,與眾將商議了一番,七萬原軍被拆成了兩個部分,留下四萬在「穆稜」,其餘的三萬得到一個直襲「琅琊」的任務。
在司馬穰苴率軍出征前,獲知的情報是越王勾踐在東來勢如破竹,攻勢極度順利之下都打到「成山」這個海邊了。
原國可不會遺忘曾經的吳國水軍能打海戰的這一事實,吞併了吳國的越國獲得了大量的船隻和水員。
越國這一次出兵東來就動用了水軍,要是越王勾踐穩妥之下選擇從海上撤退,原國想快速滅掉越國可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司馬穰苴分兵前往「琅琊」的目標很明確,越國在「琅琊」那邊有駐紮一支船隊,攻取「琅琊」或許能奪取一些船隻。
哪怕原軍無法奪取到船隻,起碼能夠讓從海上進發的原國水軍少了一個攻打的過程,快速獲得補給之後,嘗試追趕越國水軍,或是為接下來的登陸作戰保存實力。
其實,不管吳國還是越國的船隻都只能走近海航線,一旦越王勾踐從海上撤退,船隊一定會途經「琅琊」的沿海,早日攻下起碼能知道越王勾踐到底是不是從海路逃走。
所以「琅琊」對原國來說是一個必須拿下的目標,別說周邊沿海就「琅琊」這邊有一個天然良港的事實了。
原國海軍?智瑤在登極之前就選定「舒州」為造船基地,一開始只是研究,定型一款就生產幾艘,接著再繼續改良換代,不去追求水軍的規模。
時間已經過去那麼多年,大的進展或許沒有,造出能夠在近海平穩航行的艦船則是必然。
吳國都知道攻打齊國可以水陸並進,智瑤又怎麼可能忽視水軍對攻打越國的作用?現如今,原國可是有一支大船四十餘艘,中等船隻近百的水軍,他們沒有發揮的機會,長期在後世稱為渤海的沿海一線訓練。
所謂的大船有多大?長四十八米、寬十二米、吃水深八米,甲板之上只有船尾的旗艦室一層,船艙內分為兩層,船桅則是只有一個,總的來講只能說中規中矩。
之所以稱為水軍,不是無法離開近海,說白了就是還沒有歷經海戰的檢驗罷了。
這一次,原國水軍傾巢而出,取決於到底表現得怎麼樣,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