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集體戶 第528章 講師找他寫論文
更新:12-17 23:26 作者:司徒文曲 分類:其他小說
雲鵬接觸過政治經濟學,但是只知道一些名詞,沒有系統學習過。是哲學考了個第一,又當上了班長,使他騎虎難下,為保住名譽而戰了。
那本《政治經濟學概論》上下兩冊,每冊都有7、80萬字,加上30多萬字的《名詞解釋》,比《大眾哲學》普及本要多出一倍的閱瀆量。要在一個月內讀完這些教材,每天要讀7萬多字。除了上課、出操之外,雲鵬每天都要讀上10個小時,一天只睡5個小時的覺。
政治經濟學講師和哲學講師的教學方法不一樣。他說,學哲學必須討論,不討論就不明哲理;學政治經濟學則必須閱讀,不閱讀就不了解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關係在不同社會形態中的相互作用。
為此,他改為上午授課,下午閱讀,周日交流學習體會。他說,只有這樣,我才能在一個月時間裡,完成一年的授課內容。我所講的,都是骨架,你們閱讀的才是血肉,即使把手頭的資料都讀了,也只算是入門,馬克思的資本論原著有230萬字,列寧的《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經濟和政治》以及《毛澤東選集》都應該閱讀;為此,我的課只是一個索引,要學好這個課程,你們至少要自學兩年。
講師的課講得跳躍性很大,但是很符合雲鵬的學習節奏。他每天閱讀中難以理解的內容,都會在課堂上得到解答。
例如: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問題。雲鵬在閱讀中得知了生產力的三要素——勞動者、勞動工具、生產對象,雖然對原始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都有描述,但是對生產力為什麼每天都在發展變化卻做不出服人的解釋。
講師第一天的課就給他做出了令他服氣的答案:「生產力是人們征服自然的能力,人們為什麼要征服自然呢?是因為大自然中蘊藏著人們賴以生存的財富。而要獲得這些財富,就要不斷發明勞動工具。是財富促使了生產力的發展,是生產力推動了社會的發展。」
這不僅使雲鵬理解了生產力發展的動力,而且為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找到了更強有力的解釋——因為知識分子創造了越來越先進的勞動工具。
再如,生產關係和經濟基礎的概念區分問題。雲鵬在閱讀中發現生產關係的三要素和經濟基礎的三要素幾乎相同,都是生產資料、人與人的關係及地位、產品的分配,而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卻決定上層建築。按理說,生產關係就能對應上層建築,為什麼又出來一個經濟基礎呢?
講師在講課中回答了這個問題。他說:「生產關係和經濟基礎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生產關係是指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形成的社會關係,經濟基礎是指一定社會中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係的總和。」
雲鵬發現自己在閱讀中忽略了一個概念,就是生產方式。生產力加生產關係形成生產方式,在生產方式中,生產力是內容,生產關係是形式。由此,使他重視起對概念的理解了。得知概念是思唯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反映客觀事物的一般的、本質的特徵。而要學習每一種未知的知識,只有弄清概念,才能學深學透。
他細緻地把生產關係和經濟基礎的概念做了對比,得出了一個認知:生產關係是經濟基礎的一部分,但不等同於經濟基礎。經濟基礎包含了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係的內容,只能和上層建築形成對立統一的關係。於是,他開始背《政治經濟學名詞解釋》了。
又如,在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又反作用於經濟基礎這個論題中,雲鵬學習了哲學後,閱讀起來能夠理解。但是,又出現了一個新的概念——意識形態,雖然他知道那是統治階級創造的一種思想體系,但是對這種無形的東西沒有引起重視。
講師卻在講這一節時,用了四課時,這在他提綱挈領的課時計劃中是罕見的。
講師說:「在學習上層建築時,我們許多人都重視各個社會形式中的政治和法律制度,因為這方面的軍隊、監獄等國家機器是有形的,從而忽略了意識形態的統治地位,所以,我要著重講一下這一方面的內容……」
從講師的講授中,雲鵬很受啟發:他不僅知道了意識形態也是有形的,會通過宗教、文化、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