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往來來又半生 第十七卷第二章 內鬥內行
更新:03-01 10:10 作者:留心金碧年深 分類:女生小說
後來佛門傳入中土,在本土化的過程中吸收了這部分理念,結合願力修行法,創造了金身法門,同樣性命雙修,可惜同樣要求天賦,自從有了這個法門,金身永駐的有那麼幾個,可是得享超脫的一個沒有。
原本道門也有練氣士,可是這個法門神通廣有,風雲叱吒,壽祿綿長,唯獨超脫一途,連門兒都沒有。
實際上真正得超脫最多的門路,還真是願力成神,天庭、佛國、地府,都是願力凝聚,可惜的就是末法時代,神秘崩塌,也就地府還在苟延殘喘,其他的地方,不是消散就是失蹤。
到現在各門各教重拾道統,天師道是正統的天庭嫡系,自然是要為天下先,被二郎廟搶了先還可以說決策失誤,就是崆峒派,也是可以說是道統淵長,別有機杼,但是對比接下來那些門派,他們再落後就有些說不過去了。
道門三山里天師道和朝廷的關係從來都是最緊密的,只要是漢家天下,欽天監就是他們的專屬位置,即使在現在,氣象中心裡也是有他們的位子的。
老滿朝道門封山不出,逼得聖祖逮著當時已經沒幾個人的崆峒大封特封,一封再封,最後到特赦天下道士可以蓄髮不易服,可是欽天監到底還是建不起來,以至於湯若望之流竊取高位。
天師道也受過聖祖的敇封,不過終老滿一朝每代天師都年紀小得很,也沒朝貢過,再說老滿朝的國教是薩滿教,還是草原山林那一套,三教里也就只有儒門出人出力,為此三教之間鬧了好大不愉快,以至於現在說起教派來,儒教都不作數了。
現在的共和國,對儒門實在一般,前些年還有打倒的做法,現在也在對很多說法做法,甚至經典都在討論,尤其是網絡興起之後,遭受衝擊最大的文化圈,就是儒門。
他們也不甘心,儒門本來就是入世的學問,自有人出來爭龍,這年天下異變頻生,儒教的傳承早已散亂多次,還拿著世俗規矩黨爭那一套來爭搶超凡資源,其他的幾家也是煩透了。
佛門家大業大是個好靶子,儒教掐著和尚不斷的挑揀,結果道門裡不聲不響的出了二郎廟和崆峒派,占住了西方局,裡面還有綠教在撐著,又是邊疆的苦地方,儒門對那裡都放棄了。
東方局蘇皖浙滬一帶是他們的老巢,和佛門的祖地犬牙交錯,爭競的厲害,這兩家兒哪家也不受國府待見,再加上手段忒髒,里外勾結的屢見不鮮,為此上國府看管的相當嚴格,想要為教門教派撈點什麼,往往得不償失。
北方局已經毫無意義了,雖然明面上國府和薩滿們合作得很好,但誰不知道那是萬羅洞一家獨大,平時的表現也是緊貼國府政策的,明顯就是國家的鐵桿,想要蛀一下撈點東西得有捨命的覺悟,不要說儒門,釋道兩門到那兒也得安靜收斂,乖乖的按規矩走。
南方局幾乎是最富有的局,道門的主力也都在那兒,偏偏儒門的勢力也不弱,兩下里爭競的很兇,不過那是國府經濟重地,所以兩家還都有節制,不至於像東方局地界上那麼過分。
也就總局裡能安寧些。
天師道也是想要通過這次交易,打破僵局,國府三令五申,現在是一切初始,正是大步前進的好時候,就連佛門都悶頭發展,一切都向外努力,國內的衝突矛盾能避則避得躲就躲,把主要的戰力都扔到國外圈地盤兒去了。
道家也不用提,南洋除了佛就是道,兩家有什麼矛盾都去外面打,生怕攪了國內的寧靜局面。
炎黃綠教和十字教,也正式的,公開的承認了國法大於教法,和國際上那些叫囂地上天國的傢伙表示了完全的決裂,付出這麼大的代價,得到的就是國府對他們向外擴張的支持,西方局三天一小打七天一大打,著實圈了不少資源回來。
唯獨儒門,他們是離了黨爭就不會幹事兒了,專門的內霸外聖,國府在國外開了孔聖學院,要他們到世界各地開枝散葉,然而出去的沒有一個正經做事的,弄了一些鬼都唬不住的純學者去了,有點能力的全都留在國內,和其他人爭資源搶地位。
儒門的學問和行事風格,總讓他們在國府有些依靠,這使得他們對上其他教派有天然的政策優勢,總能在關鍵時刻扯到後腿。
好在國府里儒門的勢力雖然抬頭,但還是有很多諸子百家的人,這些人在超凡事業上,話語權要遠遠的超過儒門,這還是得益於儒門護法劍俠一脈,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