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往來來又半生 第十七卷第一章 不好走的路
更新:03-01 10:10 作者:留心金碧年深 分類:女生小說
軍方武道殺伐氣重了一些,養身方面未免就差了,但是有太多的武術養身法在末法時期被公開只求傳承,國府在這方面得到的消息較早,下手快,有不少已經做過驗證了,用來填補軍武的不足是足夠的。
國府一直不好定位傳統武道高手的位置,所以現在也還是有限監管,大多數的時候都是放任自流,這樣做的好處是大浪淘沙剩下的自然都是真金,那些魚目混珠的傢伙堅持不了多久。
十三科有不少外勤任務,都是處理這樣的人。
人有賢愚不肖,炎黃武術界那麼大,誰家也不保准就有那個不肖弟子,攜著祖傳秘籍就外逃了,在國內待遇需要自己打拼,但是在國外,殺人放火金腰帶啊,豈不是人生快哉。
想法是沒有問題的,在國外殺人放火殺的也是外國人燒的也是外國地,國府倒也不心疼,問題是有人冒大不韙將這些秘術傳播開去,這就是這些叛徒的師門受不了了。
清理門戶一直是炎黃的傳統,不過到了國外,除了教門還有些門路,其他的門派全都兩眼一抹黑,十三科也是看到了這個機會,主動的承接了這個任務,那些叛徒掌握的秘術十三科能拿到就備份,拿不到也沒關係,叛徒的人頭可是好大的人情。
天師府的人用三山符籙正本到萬羅洞來換取力士的法門,未嘗不是教門的護法門派收不回來了。
教門散亂已久,太多的傳承失落,力士法門各家都有,但是力士們早就各立產業,承認出身教門就是有良心的了,再想如同舊社會時賣身教門如同奴僕,那是老貓聞鹹魚——嗅鯗啊休想。
現在關於力士的修煉法所有權教門和武派之間爭論不休,總有人為了些許名頭蠅營狗苟的不肯安生。
天師道作為正一盟的三山之一,原本是子孫道一代傳一代,不必要趟這潭渾水的,不過他們傳承了這麼多年,有自己的眼色,所以才有了本家長老,帶著正本符籙來換取秘籍的事。
這天底下,大概再也沒有比萬羅洞更不重視傳承的地方了,他們拿這個事兒正經的當生意做。
神道士趙如意執掌灌江口二郎廟這麼多年都毫無建樹,可是和萬羅洞做了幾起秘籍換秘籍的買賣,現如今發的不得了,門下力士數以百計,比歷史上最輝煌的時候還要強力,雖然這些力士大部分的工作是燒火採藥,可是把所有的教門勢力都算上,也是頭份的。
灌江口雖然原本有道兵,可那是多久遠的事了,現在居然又復舊觀,就算是趙如意第一個投名狀獻了秘籍,力士的培養法卻沒有人信他們還有,哪怕是在天府之國少遭兵災,可歷史上灌江口的傳承斷了可不止一兩次。
天師道一向家傳,力士原本也是家中佃戶僕人,現代新社會這個早就沒人認,偏偏他們家大業大,護道力士的需求量遠超他人。
可是道門培養力士和佛門的僧兵不一樣,走的是精英化路線,耗費頗多,現在天地有變,資源初現,大家都在搶,然而畢竟有限,幾千年積累下來天師道光是嫡系子孫就近百,這些資源他們自己都還不夠用,哪有結餘來培養力士?
現在其他門派都差不多,除非是以武傳承的少林武當,崆峒峨眉。
尤其是崆峒,這個已經早就淡出世人印象的古老門派,因為地處西陲,得到了十三科西方局的大力支持,一下就發展了起來,深厚的底蘊支撐著他們,現在八門十七子名震西疆,和綠教的三十二支護法大阿訇分庭抗禮,甚至隱隱有壓上一頭的趨勢。
崆峒派有明確記錄是古傳自唐代,但是崆峒山在一些資料中號稱道家第一山,名列《爾雅》,形入《山海》,地處河套隴省平涼,是絲綢之路上最重要的關隘之一,雄視三關,俯略五原,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上溯歷史,軒轅黃帝、周穆王、秦皇漢武都曾慕名到崆峒山登臨西望——因為號稱人間第一仙的廣成子就在崆峒修行得道,也是存疑的崆峒祖師——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崆峒雖然都被公認得了廣成子道統,卻拿不出來傳承譜,這一點是比不上道門三山的。
三山祖師爺的譜子可都在,傳承清晰明了。
前有神道士灌江口,後有崆峒派,國府扶植一下,效果立竿見影,可這其中卻少不了萬羅洞的慷慨交易。
章晉陽和崆峒派的交易其實也是意外,秦大路想要走古傳劍俠之路,灌江口的外丹養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