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宋:水滸也稱王 第735章 親征前的準備
更新:12-16 08:44 作者:萬人叢中一回首 分類:軍事小說
洪武五年七月十五的大朝會上,王倫拋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他要御駕親征,反攻遼東。
群臣頓時沸騰了起來,上一次中原王朝的皇帝御駕親征是誰?是宋真宗!然後就搞出來了一個澶淵之盟,我大漢不能這麼搞啊!
有官員就想跳出來勸阻,但是看到尚書令許貫忠、中書令蕭嘉穗、樞密院使朱武等重臣神色平靜,聰明的官員立刻明白,這件事已經無法更改了。
王倫知道自己的本事,他不善於大集團軍事調度作戰,但若是搞後勤調度,他可是相當自信,新朝能夠全面推行改革的同時,北面北伐,南面治淮而天下不亂,靠得就是王倫治民的本領。
下一階段的作戰計劃出兵路線之爭,說白了就是前線的將領們要爭功,不但為自己爭取戰功,也要為手下士卒官兵爭取功勞。
誰都想要獨占滅國之功,既然這樣,這個最大的功勞王倫就來「搶」了,而且他可以居中調度,讓各路兵馬都不覺得自己吃虧。
於是這件本該引起巨大爭論的決定,就這麼被王倫一言而定,聖旨、政令隨之一道道發布,許貫忠授太子少師,蕭嘉穗授太子少傅,政事堂改組為內閣會議,由尚書令許貫忠、中書令蕭嘉穗,以及新任命主管司法的門下令裴宣三人為首,諸部寺主管官員參與,協助太子監國,處理一應國事。
南衙禁軍以晁蓋統領,北衙禁軍以馬麟統領,留守京師,承擔宿衛、侍衛的工作。
晁蓋雖然為人大大咧咧,是個粗豪的性子,但讓他幫忙守家,王倫很是放心,至於馬麟就更不用說了,黃門山四傑可都是實力派。
抽調西北禁軍縻貹,將解寶從南方調回來,調喬正、翟源兩名水師將領繼續坐鎮長江,各地鎮守武將也進行了一番調動。
宗澤也接到了調令,他將出任樞密院副使,接替他的是前宋殿中侍御史、新朝兵部員外郎張浚。
王倫的想法也很簡單,開封已經不適合再做首都了,讓不到三十歲的張浚出任洛陽知府,繼續梳理地方,宗澤老先生就跟著自己北上,也算是彌補一下歷史上的巨大遺憾了。
宗澤並沒有拒絕,洛陽最大的問題,是由於前宋遺留,這裡成為了守舊派的大本營,他不但要推行朝廷一系列新政,還要同守舊文人論戰,很是心累。
現在年富力強的張浚來了,宗澤認真地將洛陽事務交接完畢,推心置腹地一番長談後,便滿心歡喜地向京師而去。
朝廷替他挑選了一個相當合適的後任,而且宗澤不大支持朝廷遷都,現在他終於不用再去操心這些俗務了。
南衙禁軍副指揮使張俊也接到了調令,這讓他詫異萬分。
當初張俊跟著梁楊祖在江陵造反,後來及時殺官投降,並未被新朝重用,而是被調回京師當了個小禁軍軍官。
張俊很無奈,這些年眼睜睜地看著朝廷大殺四方,心態也發生了許多變化,朝廷的諸多改革和變化已經形成了一股巨大的浪潮,所有人或主動或被動地被裹挾著向前走,誰還會記得前宋的舊事呢?
多少前宋留任官員都在主動學習和適應,他張俊難道還要為住在東京城外的趙官家父子守節麼?
況且張俊過得再不如意,對比住在不遠處的劉光世,他就覺得自己已經很幸運了。
劉光世被罷免了一切職務,出行都要受監視,誰都知道這麼一個「逃跑將軍」,朝廷不殺他已經是格外開恩了,若想重新做官,先問問西北禁軍答應不答應吧。
張俊最終還是接受了調令,他的職責是大軍糧草運輸,帶的都是輔兵和民夫,但至少也有點兒加強的兵權了不是?
洪州豫章知府趙鼎也接到了調令,前往嶺南出任廣西行省布政使,與調令同時到達的,還有一封王倫的密信,要求他繼續關注大理國以及大越李朝,同時對暹羅等東南小國繼續關注。
趙鼎感慨不已,由於前宋留下的爛攤子,新朝立國五年以來,皇帝和朝廷關注的重心一直在北方和西北,這讓嶺南諸行省的官員頗有許多腹誹,覺得被朝廷遺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