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宋:水滸也稱王 第734章 乘勝追擊
更新:12-16 08:44 作者:萬人叢中一回首 分類:軍事小說
新朝的行政區域劃分,王倫定下了兩個基本的原則,那就是山川形便、犬牙交錯。
比如蜀地前宋四路調整為四川行省,但漢中府屬於陝西行省,河東西南的解州河中府也屬於陝西行省。
在這個原則下,調整最為複雜的就是前宋的淮南兩路以及京西北路,變成了淮北、淮南、河南、江南四行省,將淮河流域「瓜分」了。
負責治理淮河的趙不試與李光以及歐鵬三人,就先從河南開始,從淮水的上游,經淮南至淮北,眼下已經修繕到了淮河的入海口,地處淮北、江南二行省的交界處。
治淮工程是王倫稱帝以來最大的國家級工程,也是朝廷除了北伐耗資最大的一項事務,政事堂也在一直關注著。
不僅僅是治理一條河流,朝廷也順勢對淮河流經四行省諸府縣進行了一次大梳理,前宋留任的庸官被罷免了三十餘人,因貪賄的官吏也被清洗了百餘人,單這一件事,就讓百姓們都明白了,新的朝廷是真的在為百姓考慮。
治淮工程帶給王倫最大的意外之喜,是發現了李光這位有才能的幹吏。李光善統籌,能調度,能用小錢辦大事,還能協助朝廷整頓各地軍民事務,甚至還知曉兵法,可謂是難得的全才。
這讓王倫又是一番感嘆,李光已經五十歲了,在前宋最高也才做到知府一級的官員,這大宋並不是沒有人才,而是人才不能被重用啊!
於是李光也被王倫記在了心裡,準備治淮結束後就要大用。
而在東京城,王倫又發現了另外一員將才。
劉錡,字信叔,乃是前宋瀘川節度使劉仲武之子,西軍名將劉法戰死後,童貫就以劉仲武為將,而且高俅也曾跟著劉仲武,在其麾下混過些軍功資歷。
趙佶宣和年間時,高俅曾推薦了劉錡,被前宋授為合門祗候,大致上算是候補軍官。但隨著高俅、童貫先後被殺,劉錡沒了依靠,乾脆回到了家鄉秦州。
王倫稱帝後,不再搞蔭官那一套,像是劉錡這樣在前朝因父蔭的小軍官,自然就不被新朝重視了。
前年吳玠兄弟大放異彩後,王倫覺得自己似乎遺漏了什麼,便讓樞密院將前宋的蔭官人選名單找來,找到了劉錡的名字。
於是馬上年滿三十歲的劉錡,便接到官府的調令,要求他前往京師。與許貫忠、朱武、卞祥一起面試後,劉錡也成為了朝廷秘書局的一名中閣秘書,與崔彥之一樣,陪伴在了皇帝左右。
前宋的秘書省,主管國家藏書,但王倫改秘書省為秘書局,挑選了一些文武人才,負責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文書送達、諮詢等事務,將中書舍人也歸到了這個官署之中。
「信叔以為,朝廷討滅偽金,下一步當如何?」
燕雲十六州光復、遼西走廊被占據、遼南被占據,朝廷上下就改了口,不再將金國視為一國,王倫甚至打算,在金國被消滅後,朝廷修史,金國不被歸入列傳,而是載記之中,一如《晉書》記載的五胡十六國一般。
孫安在遼南已經站穩了腳跟,在擊退了完顏宗磐來攻後,就在水師的配合下,將蘇州來蘇縣以南的復州、穆州也搶占了回來,大致占據了尚書省規劃的旅順府。
所以朝廷對孫安的要求,仍舊是守好旅順府,將這裡經營為將來反攻遼東的橋頭堡,北伐的主要進攻方向,仍舊在河北行省方向。
韓世忠提議,再調西北禁軍入河東,趁著金兵退出西京道,對漠南來一次全方位的掃蕩,這個提議很好,但政事堂並未通過,王倫也沒有同意。
王倫的意見,仍舊是先徹底消滅金國、反攻入遼東,這樣朝廷就有餘力攻打西夏,等西夏消滅後,再圖漠南漠北。
金國不滅,朝廷北出漠南只能走河東,而且西夏這個頑強的小國,一日不除,西北便一日不寧,先把漢人的基本盤穩定了,再北進不遲。
所以王倫決定,讓石秀繼續與漠南諸部保持聯繫,先將漠南的經濟生產納入到整個天下的流通中來,穩住漠南,對漠北克烈部繼續扶持,讓克烈部與塔塔兒部再打個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