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國再起 第一千零一十九章:序幕的開始
更新:04-20 02:04 作者:榮譽與忠誠 分類:軍事小說
按照普遍的看法,武將做事情總是會顯得毛毛躁躁,什麼不爽或者什麼不喜歡表現得非常直接,不爽就是操傢伙上;文官則是顯得彎彎繞繞許多,哪怕是再不爽誰也會笑臉迎人,然後在背地裡使勁地玩陰的。
會稽郡的一幫文官真的是非常不爽張耳,他們本來滿心期待能夠執行張承的三年計劃,按部就班地好好發展治下的民生撈政績。好嘛,且不管張承到底是地不地道,比如讓後續上任的張耳在就任郡守職位之後沒有了資源干別的。但是,張承布置的三年計劃本身對張耳也是有好處的呀?
張承的三年計劃確確實實對張耳有利,等於是張耳不需要再勞心費力地思考,更不用花時間花精力去實地考察,哪怕是張耳什麼事情都不干,只要繼續執行張承的三年計劃就能躺著賺文治的功勳。
問題是,張耳可是一位比較自信……哦,是自負的人,他承認張承的三年計劃非常好,不過再好也是張承的計劃,認為哪怕是會稽郡真的越來越好,其他人想起來的時候也只會記得張承不會知曉張耳是誰。
對於一個自負的人來說,躺在別人的恩澤之下賺功勳其實是比較恥辱的事情,更加無法忍受明明自己是老大,可是一幫子手下竟然在統屬自己之後還念著以前老大的好。對張耳來說簡直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張耳沒有拿出更好的方案之前,哪怕是已經成為會稽郡的郡守了,他都無法推翻一個看似有效且不錯的發展方案。實際上,本來他就等著自己好好的琢磨和觀察一下,好好地做出一套比張承更好的方案,然後好好地打不會做官的張承一個臉。不過,一個意外讓他改變了主意,認為不能再浪費時間。張承的三年計劃可以繼續執行,但是他自己也應該干點什麼。
會稽郡的一眾文官會那麼抗拒是事出有因,張承許多布置已經在執行,等於是該使用的資源已經用了,該發的布告等等也全部已經成為既定事實。張耳想要干點什麼,其實只要不讓他們認為會妨礙到自己的前程,他們腦子有病才會去和上司過不去。
現實情況是張耳要迎合中樞的移民政策,真的會影響到一眾文官的行政。對於官員來說,治下人口多了從來都不是障礙,會覺得是障礙是沒有好的發展計劃。或者是限制在土地多寡的制約小農經濟體系。
帝國不是在逐漸向工業化的趨勢發展嗎?限制一地民生的制約,也就是土地不足的現象,因為工業的發展其實已經不存在了。
所謂的制約存在是,不需要擔憂土地不足,畢竟只要能活動肯做工已經餓不死了,不是完全依靠耕田過活,可能因為飢餓造成的社會動盪。
對於工業,一眾官員若說以前還陌生,隨著皇帝先對長江流域展開規劃。一些樣板化的作坊和工廠成熟起來,他們其實已經有了可以借鑑的東西。
千萬不要覺得古人就是笨蛋,現代人唯一比古人有優勢的地方就在於信息易於取得,而古人因為信息封閉的關係很多時候只能是閉門造車。只要信息不封閉。有溝通的和借鑑的渠道,現代人的優勢其實不比古人強,至少現代人就不存在十來歲就能當上高官的例子……
怎麼做官從來都是一門學問。在自己能夠撈政績的同時,對於品行端正和道德節操。實際上古人對自己的約束遠比現代人要好很多,因此官員得了好處對治下也要負起責任從來都是一項考核的標準,有許多時候德操可能還更加重要那麼一點點。
張承好心辦壞事。一眾官員其實是一種無所謂的態度,但是張耳想要破壞一個郡大多數官員的已經在實施的行政,那麼就別怪一些心狠的官員給張耳使絆子了!
虎子成功逃脫了,並且不止一次是那麼有驚無險地躲避了追捕。當然,他也有被抓的時候,但是哪怕是沒有躲避過去被抓,很快他就又能找到機會再次逃脫,似乎是這麼個平時有點狡黠,但也就是山民的一種聰明的小伙子,他有如神助一般地變成了逃脫高手。
什麼情況這是?第一批人是得到指示的放縱,後面依然還是放縱,虎子不止是一次地被故意放縱,那是屬於一幫人在沒有通氣的情況下達成了默契。
結果是什麼?是膽子大了的虎子沒有繼續往南逃竄到閩南郡,他得知皇帝的出巡隊伍在九江郡,一路往北,很神奇的是在餓了的時候總能夠很隨意地遇上受傷的動物,然後莫名其妙地又能找到火源烤來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