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國再起 第一千零一十八章:這叫什麼事!
更新:04-20 02:04 作者:榮譽與忠誠 分類:軍事小說
官員對待非體系的人傲慢通常會是一種普遍現象,因為民眾沒有事不會去和官方牽扯上,一旦牽涉上要麼是求著辦事,要麼就是犯了事,有求於人或是心虛的心態下不免是用謙卑的態度。
體系內的人遇到太多太多態度謙卑的人了,一開始可能還會不習慣有點不好意思什麼的,但是時間久了體系內的人面對民眾的小心翼翼和謙卑就會習以為常。是個人都不能慣著,一慣著肯定是要給慣壞了,當什麼都覺得本來應該就是這樣之後,只能用「呵呵」兩個字才能表示什麼叫一切盡在不言中了。
華夏自古以來就是「官本位」的思想,也就是無論怎麼富有或是什麼也不如做官來得痛快和實在,只要是個官就能夠利用各種便利將家族發展起來,若是混上了高官和爵位那可就不得了了,家族顯赫三代絕不是什麼問題。
&本位」的思想從華夏這片大地第一個國家被建立起來的時候已經存在,長久以來做官能夠用人脈或是權力來個什麼一人得道雞犬飛升的事情,並不是一朝一夕才有這種思想。
唐代詩人王昌齡有過一首詩,曰:「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北宋詩人陸游亦有一首詩詞,曰:「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甭管是豪情萬丈,昂或是兒女情長。如何的夢斷魂腸和壯志未酬,許許多多的詩歌里都有關於封侯的追求。
華夏是一個詩歌的民族,詩、賦、詞貫穿著整個文明的歷史有著無數關於追求功名利祿的篇幅,其實這也是「官本位」思想的一種體現。
追求做官不好嗎?官又一概而論的好官或是壞官嗎?凡事沒有真正的絕對,就好像貪官也會辦實事,清官未必能益民。等等之類的事情。
帝國建國十來年,從一開始呂哲就有設立監察官員的機構,查處的官員不少,問題依然還是一直在發生。不過相對來說,因為有督察署的存在,官員受到約束,官場情況總得來說還算是不錯。
現在還不是官和吏有區分的年代,小吏亦是官的現狀之下,凡是想要在官場上能有所發展的人。誰也不想相差踏錯斷了自己的前途。但是吧,有些時候凡是發生了一點什麼,必定是與上官的示意脫不開關係。
張耳想要為中樞分憂……好吧,其實就是真的沒什麼事情好干,他又不想干坐著,因此搞出了一系列的事情,行政公文下達的詞組非常嚴肅,但凡是嚴肅的公文到了鄉間。一些原本能夠睜隻眼閉隻眼的事情,到了嚴肅時刻就沒有人敢不當一回事。
上司抓得緊。下面辦事的人就會非常看重,畢竟升遷什麼的除了需要有實際的政績,也要上司能看重,是不是?
去到小伙子村莊辦事的小吏態度上只是生硬,他們讓村中的老人聚集村民,一再宣讀提倡栽種果樹的事情。然後又拿出了一些數據,表明了願意配合官府可以得到什麼輔助。
帝國的輔助非常多,像是生育輔助和困難輔助,又有軍中士卒家屬的特別輔助資金。然後又加上家中有人服役,軍屬孩童可以得到免費教育。軍屬生病可以無償到國辦醫館就醫等等。此類種種的社會福利雖然大多數是傾斜到與軍方有關聯的家庭,但是對非軍屬也是有各種輔助政策。
根據張承部署的計劃,會稽郡的山民若是願意配合,官府可以借貸資金,並且官署運輸隊能夠低價運輸果樹苗等等。另外,第一年能夠從官方獲得口糧,按人頭計算,不分大小是每月三斗。可以說這樣的政策真心是非常不錯了。
因為帝國有檢察署的關係,雖然可能會有遺漏,但是大多數時候不會發生剋扣的現象,相關政策對於願意配合的山民來說應該說比較有利。
問題是出在村民聽到要向官府借貸上面,抗拒就免不了。
實際上,官府借貸給民間並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上古時代官府借貸財帛給民間就是一種增收的國策,不管是夏或商,還是到了周王朝時期都在這麼幹。
以前官府借貸給民間,各個時期有著自己的錢息規定。帝國放貸自然也需要有錢息,不過一些相關的事情上是屬於無息的小額貸款,等於是國家動用資金在拉動經濟發展,使得民眾想要干點什麼事業的時候得到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