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金主 一二零 修改決定水準
更新:09-04 22:46 作者:美味羅宋湯 分類:軍事小說
李文明是鄭岳私人聘請的幕僚,拿的是鄭岳給的薪金,自然只需要站在東主的立場上考慮問題。放在早些年大約春秋戰國時候吧,這叫家臣,除了主公之外不鳥任何人。
見鄭岳面帶憂色,李文明適時上前,問道:「東翁似有難以決斷之事,可告知一二否?」
鄭岳長嘆一口氣,道:「此子是讀書種子,只是不該亟亟赴考。」說罷,他將徐元佐的作文拿給李文明看。
李文明雖然只是個生員,但生員與生員之間的含金量也是不一樣的。作為科考大省浙江的生員,他起碼能夠輕而易舉看出這篇作文實在很難在眾童生之中脫穎而出。
「這若是在府取里,黃堂老爺也會遲疑吧。」李文明婉轉道。
「他編纂《抄記》水準不差,但是這作文就有些稚嫩了。」鄭岳道:「不過也難怪他年幼,會讀書已經難能可貴了。」
李文明道:「正是如此。東翁只需縣試取了他,自然是盡到了師徒之情,後面的路也只有他自己走了。」
鄭岳搖頭道:「我將書進與洪溪公,洪溪公看後說:大可直達學院。本以為元佐有徐氏家學,即便不能時文,古文亦可。可如今看這文章卻令人有些灰心。」
李文明收了徐元佐的銀子,早就已經想好了對策,此時假意琢磨,良久方道:「東翁,堂皇之策,便是叫徐公子能夠在兩月之間練出府考的文字來。」
鄭岳搖了搖頭:「此子悟性不差,但尚不足以兩月之內積人十年之功。」
元人《琵琶記》裡說:「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
此言流傳甚廣。讓後人誤以為十年寒窗就有了金榜題名的資格。
其實尋常少年六七歲開蒙識字,二三年後始讀《三百千》。若是資質尚可,再二三年可依次讀《四書》,然後選《五經》中的一部為本經加以研讀,如此順利的話十六七歲便能參加童子試了。
尋常人需要讀十年書。才踏上漫漫科舉之路。神童只取十五歲以下者,正是因為領先別人一兩年不算什麼,領先兩三年卻等於少用三分之一的時間,可謂神童了。
徐元佐以「十四歲」應童子試,也很值得驕傲了。
只是要拿出真才實學戰勝那些讀了十年書的童生,鄭岳卻覺得機會略有渺茫。
「既然堂皇之策不足以征。」李文明低聲道,「學生還有一個劍走偏鋒之策。」
「說來聽聽。」鄭岳側耳。
「莫若給個案首。」李文明道。
鄭岳啞然失笑,乾咳一聲方才道:「我現在送他去府關都有些心驚,哪裡還敢給他案首?」
李文明道:「東翁,若非案首。徐公子便只能與其他童生一樣,府試作文兩篇,而後入學院試。然後院試三篇,掙個入學名額……此乃正途,咱們已經說了走不通。
「而給他一個案首,府取可以不考,直接送達大宗師面前,再以傷了手腕為由。請求面試……」
鄭岳一個激靈:「你說的這個偏鋒之策,似有可行之處啊!」
李文明道:「東翁,宗師直點入學的典故也在前頭。更何況他有縣案首傍身。府尊親送,斷不會不取的。說起來,如今真正難過的是府關,至於直達學院討副衣冠,這是黃堂所許諾的,東翁何必操心過甚?」
鄭岳有糾結。正是因為還要顏面,否則他怕什麼?
縣令直接送學生去府試的個案都不少。最出名的丁元復十二歲就直接參加府試、院試,還得了雙案首。
他道:「只是徐元佐在我門下受業。過縣試已然怕人閒話,再給個案首……」
「只要案首文章鎮得住人,怕什麼!」李文明正色道。
鄭岳看了看那紙上的庸碌文字,頓時明白了,緩緩吐出兩個字:「然也。」
……
徐元佐猶自在書房中用功,雖然他敏感地察覺到了恩師態度變化,卻不知道鄭老師為了兼顧「名聲」、「利益」和「良心」而做的努力。
又到了翌日早上,徐元佐滿懷信心進了書房,鄭岳仍舊耐心講解,不過這回卻是將所有精力集中在了徐元佐的習作上。
「這裡用個『摶』字,圓融柔轉不失力道,卻是極好的。」鄭岳幾乎字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