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後一個太子 第三十八章:復我山河
更新:10-27 16:04 作者:幾字微言 分類:軍事小說
統一強大的北方草原政權對於中原政權而言從來都不是一件好事。面臨北方的侵略幾乎成了中國歷史上每朝每代都繞不開的宿命。
秦漢時的匈奴,隋唐時的突厥,明清時的蒙古人與女真,乃至民國至今的俄羅斯。都是如此。國防的壓力還只是其次,亡國的例子早已數不勝數。
脫歡統一蒙古後便意味著大明的麻煩來了。當時,脫歡還礙於血統的關係只能來一出挾天子以令諸侯。但到了也先手裡,這唯一的一點麻煩也隨著瓦剌人的實力越來越強大而不再是麻煩。
也先主政時期的蒙古勢力達到全盛,東西蒙古盡數為其所控制。也先一路東征西討,封官治理,縱橫捭闔聯姻結盟,最終將乞兒吉思、哈密、沙州、罕東、赤斤、兀良哈三衛等統統納入手中掌握。其後,也先又結好女真各部,使之為其效力。最強大的時候整個蒙古人的勢力東抵朝鮮,西達楚河、塔拉斯河,北括南西伯利亞,南臨長城。
至此,蒙古走向了北元被驅逐到草原後最強的巔峰,伴隨著蒙古人的強大,自然是大明的災難來了。
也先繼位五年後,也就是1449年正統十四年夏天,也先藉口出兵進攻大同、宣府、遼東、甘肅。英宗皇帝在大太監王振慫恿下率兵親征,也先誘明軍至大同,破其前鋒。接著,又聚軍於土木堡,殲滅明軍主力,俘明英宗北去。
而這,便是大名鼎鼎的為土木之變。同年十月,也先進圍北京,企圖迫大明訂城下之盟。好在,天不亡大明,于謙打了一場揚眉吐氣的北京保衛戰,守住了京師,打出了明人的鐵骨錚錚。這一戰下來,蒙古人損失慘重,內部矛盾由此誘發。
迫不得已,也先在1450年景泰元年的時候將明英宗送還。其後,大明與蒙古的關係才漸漸恢復正常通貢互市的關係。
倪元璐將土木堡之變說出,自然是不希望朱慈烺因為好大喜功,反而將來之不易的優勢丟掉。
倪元璐又斟酌再三,這才道:「故而,以臣下之意,還請聖上徐徐圖之。若取建奴,則先取蒙古。」
&要先取蒙古呢?」朱慈烺追問。
&應當先取河套。」倪元璐沉聲地說著,卻是滿眼可惜的追憶。
朱慈烺微微一沉吟,又道:「朕希望朝廷能多越來越多的曾銑,也不會讓中樞再出現一個嚴嵩。倪愛卿有何計策,只管盡情道出!縱然天崩地裂,朕也絕不會放棄我大明富強之路!」
倪元璐與朱慈烺寥寥三言,背後卻是藏著無數的梗,無數的歷史典故。
大明,曾經是擁有河套的。
所謂河套說起來有些人可能不知道,但若說寧夏,大部分人就能反應過來了。河套主要是指賀蘭山以東、呂梁山以西、陰山以南、長城以北之地。俗話說,黃河百害,唯利一套,這一套說的就是河套地區。黃河流經這裡的時候九曲十八彎地饒了一圈又一圈,便讓這裡成了水草豐美,富饒宜居的塞外江南。
又因為這裡是大漠草原與中原地區的交接口,北通塞外,南臨關中,西鄰甘涼,東連幽燕,為古都長安北方藩籬,燕京翼側屏障。故而這裡又成了歷史上極其重要的軍師基地。
大明當年驅逐胡虜時收復了河套,但伴隨著國力削弱,蒙古人則在草原上漸漸喘息過來,於是又重新南侵河套。
為了抵禦入侵河套的蒙古人,朝廷多次剿套,搜套,又不斷復套,延綿百年,寸土必爭。
只可惜,土木堡之變以後,大明就漸漸失去了對河套地區的有效控制。蒙古人盤踞在河套上就猶如一塊牛皮癬一樣,怎麼趕都趕不掉。
一直到了成化年間,朝廷終於取得了進展。
成化九年,也就是西元1473年,盤踞在河套內的滿都魯等人將妻子老弱留在紅鹽池,自己則率兵大舉侵入秦州、安定等地劫掠。此刻,大明一方的總督王越趁著紅鹽池防備不密率領延綏總兵許寧、游擊將軍周玉各領騎兵五千伏擊紅鹽池,重創滿都魯根基,讓其終於無法盤踞下去,只好率領殘部退回河套北方,由此,短暫的安寧了二十年。
只可惜,又到了弘治正德年間的時候,北元黃金家族迎來中興,達延汗繼位後進攻被紅鹽池一戰重創的滿都魯,將其部鄂爾多斯部收為己有,分為六個萬戶。
達延汗設帳於左翼的察哈爾萬戶境內,任命三子巴爾斯博羅特統領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