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春色 第五百七十二章 半個時辰
過年一向很受世人重視,人們都希望在此佳節之時、一家人能團聚。
朱高煦記得後世的景象,一到過年無數人不遠萬里趕回家,所有道路都擁堵不堪;古往今來,似乎都沒有改變。
然而正值除夕當天,朱高煦卻率六萬多陸師前鋒、水師全部戰船,反其道而行之,離開了家眷踏上了出征的征途!在這樣的日子裡,朱高煦多少有些不舍;但相比之下,他還是選擇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或許早一天出兵,形勢對他便會好一點。
朱高煦站在一艘大戰船的船尾木樓上,眺望著江面上無數的戰船,看著水上宏大的場面,他一時間仿佛有萬般感概。
陰天未雨,空中吹著西北風,寫著「伐罪討逆」的大旗在戰船上「噼啪」舞動。正因這陣子的風向問題,水師數百艘戰船幾乎都沒有升起風帆;否則景象會更加壯觀!
湘江向北匯入大江,艦隊在湘江這一段是逆風航行;但只要進入大江之後,便可以升帆、加快航行速度了。
不過漢王軍前鋒的整條水路航線,在湘江、大江上都是順流。戰船可以日夜兼行,朱高煦等人估摸、最多十餘天之後就能抵達直隸地區!
大明朝以南京為都城,位於大江下游。大江卻是一把雙刃劍,既是天塹屏障,又是一條敵軍最便捷的通道。威脅京師的軍隊,只要占據了大江中上游地區、並得到水上優勢,京師的危險會無限擴大!
湖廣會戰之後,漢王軍原本仍遠離京師、相距兩三千里之遙;此時卻仿佛近在咫尺之間。畢竟大軍若在陸路行軍的話,十幾天時間連一個布政使司的地盤也走不出去,更別說可能還要打仗了。
……
除夕佳節,大同府在下雪。天地間白皚皚一片,仿佛萬物都覆蓋在了積雪之下。
最近幾個月邊患不斷,時有草原部落劫掠邊地之事發生。依照洪武年間便定下的制度,各邊將與鎮守大同府的代王、來往更密了。
代王朱桂三十多歲,正當壯年。到昨天為止,他陸續收到了關中的秦王、太原府的晉王密信;谷王被逮進京師之後,二王皆願意遵皇叔朱桂為主,約盟起兵!
其中晉王朱濟熺最是積極,早就開始在勸朱桂起事了。因為晉王已多次被他自己王府上的人彈劾、密告他對燕王一繫心懷不滿,所以晉王很是擔憂王位不保。
而最近幾日,朱桂卻收到了朝廷送來的過年禮單,包括了聖上對他的豐厚賞賜。現在的朱桂,比數月前更加猶豫不決。
他密召心腹謀士問話:「谷王在長沙府被逮,照你推測,諸王密謀之事會不會已經泄露?」
謀士立刻答道:「卑職以為很有可能,諸王密謀太久,南面走漏風聲!」
朱桂聽罷沉默不語,心事重重地低頭苦思著。
謀士見狀,便侃侃而談:「眼下之局面,官軍喪師無數、朝廷勢力衰微,應已無力北顧;今上送來豐厚獎賞,卑職認為也是這個緣故。
王爺若此時起兵,應該更容易了!起兵占據大同府之後,王爺或許還能得到一些邊軍支持,迅速將勢力向外擴大,不至於陷入困守一地之局面。
且卑職一向認定,自建文初年起,朝廷君臣已經改變了國策、不再願意藩王鎮守要地!且這樣的改變不可逆轉。不管誰做了皇帝,朝廷君臣必定都會想方設法地削藩。
建文削藩大刀闊斧,身死國滅。太宗皇帝起兵之初反對削藩、以武力攻打取而代之;然太宗登基做了皇帝,立刻便變卦開始削藩了!只不過、太宗皇帝為了避免建文帝的覆轍,手段要隱秘許多。他是想先削藩王兵權,再分而治之、各個擊破。
當初王爺與諸王密謀,諸王非得爭主次名分,正是出於這樣的長遠顧慮。諸王必定也認為,即便大伙兒起兵成功,新皇照樣會對付他們。」
朱桂很認同謀士的說法,這時便輕輕點了一下頭。他也覺得削藩是大勢所趨,諸王遲早要完!
但他不敢完全聽信於部下的建議。王府里參與了密謀起兵的文武,都是勸朱桂早日起兵的;那些人心裡也有數,一旦事情敗露、也遲早必定會暴|露,他們都得死!人們大多只為自己考慮罷了,有幾人真正為王爺著想?
謀士接著說道:「趁朝廷難以對付北方之時,諸王聯手,儘快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