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元輔 第284章 總百揆(十二)第一把火:立儲
大的態勢既然已經清晰,就要考慮具體的事務如何有條不紊地進行。就好比戰爭想要勝利,首先要明確戰略,接下來才好確定戰術。
眼下可以確定的是,他高務實在一段時間以內必將是朝廷說一不二的重臣,唯一有權力限制他的人只有皇帝,但皇帝非到萬不得已也不會限制他。畢竟,皇帝剛剛再次展示了他與高務實之間的君臣厚誼,總不能立刻自打耳光。
從這個角度而言,高務實作為新首輔,如今正是燒那新官三把火的最佳時機。
至於危機,當然也有。
首先,因為皇帝不肯增補閣員,內閣由原先的六人縮編成了四人。雖說高務實因此成了首輔,但事實上去職的兩位閣老一人屬於中立派,一人屬於實學派——每一個是心學派出身。
換句話說,心學派閣老在內閣中的人數占比提高了,實學派的閣老占比反而降低了。如今內閣四人,真要是按照人數計票的話,實學派與心學派其實成了2:2平。
當然,高務實作為強勢首輔,這種計票不可能起效——他根本不會發起「大家舉手表決」這種呼籲。
另外,趙志皋雖然是心學派的閣老,但由於前一次為了保住兒子而不得不向高務實輸誠,已經在心學派內部有了「投敵叛變」的黑案底,現在更多時候恐怕都不得不追隨高務實,至少不太可能與高務實強勢作對。這樣一來,高務實的優勢地位便更加明顯。
這還沒完,沈一貫由於涉及藥膳案而自顧不暇,也不得不暫時向高務實服軟,繼而「自我發配」去相度泰山、掃榻南京,做好皇帝封禪泰山、拜謁孝陵的前期準備工作。
如此一來,高務實在內閣、在整個朝廷中樞,一時間就完全失去了平級制約,可謂「獨掌相權」。這帶來正反兩個影響:
他權力極大,此時可以推行他想推行的幾乎一切政策;他危險極高,任何政策的推行都由他完全負責,也為此承擔全部後果。
與此同時還有一個潛在風險,那就是剛才提到的「申侯」問題。
如今的高務實與皇后、皇嫡子母子已經深度綁定,形成了如周幽王時期「申侯-申後-宜臼」一般的利益共同體。此時此刻,「周幽王」的態度是最關鍵的。
如果幽王覺得這一格局沒有問題,申侯權力大點就大點,反正也不影響我周天子的地位,那麼一切照舊,天下安泰,四海昇平。
如果幽王覺得這一格局很有問題,申侯的權力已經大到無法制約,不僅讓我這周王只能事事遷就於他,還能影響我百年之後朝廷的格局,甚至由於儲君也被申侯控制,那我這個周王有沒有必要活著,其實也看申侯怎麼想若是如此,麻煩就大了。
「申侯-申後-宜臼」模式對於周王本人最大的威脅就在於這是個強強聯合,他們甚至強到可以隨時抹除周王本人而不必擔心任何政治反噬。
想想看,申侯實力強大,在朝中樹大根深不說,自己還有兵權,可以調動大軍隨時開進京師,確保朝廷中樞不能脫離他的掌控;
申後是後宮地位最高的女人,是周王的敵體,一旦周王突然駕崩薨逝,申後就有了代行天子之權的合法性,一時間懿旨等同聖旨;
宜臼作為申後長子,雖然作為王太子時並無實權,但他擁有最正統的名義、最尊貴的身份,可以在某些時刻發揮最關鍵的作用——比如周王暴斃,只要宜臼宣布一切無異,其他人就沒有什麼資格說三道四。然後宜臼繼位,申氏集團徹底把持周王朝朝政。
在中國的歷史上,重臣不得結交太子乃是一項潛規則,甚至是明規則,原因就在這裡:你已經是手握大權的重臣了,如果還能控制太子,那你直接把皇帝弄死,推太子繼位,之後可不就再無掣肘?
不僅太子,理論上所有具備繼承權——哪怕是順位繼承權的皇子,都是朝廷重臣不該結交的,因為一旦你這個重臣手裡的實權與皇子的繼承權相結合,那麼皇帝本人就立刻處於一種可以被取代的危險位置。
你要是皇帝,你也不答應啊!
不過如今的局面還沒壞到那個程度,大明自有大明的政治慣性,也有大明各種制度互相限制的作用存在,皇帝還不至於擔心沒有開府實權的首輔會鋌而走險幹掉自己,推尚在襁褓中的嬰兒繼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