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元輔 第284章 總百揆(十一)參半

更新:11-07 03:22 作者:雲無風 分類:軍事小說

    「這天下間誰配被視為申侯?」

    這個問題有些意思,周朝那位申侯與周王室的關係可是姻親啊!大明朝卻非如此,反而早已對這種局面甚加防備,因此周幽王的申後背後有實力強大的申侯娘家,而王皇后背後可沒有同樣強大的娘家。

    當然,自從國本之爭成為大明朝堂上的核心話題以來,高務實於近二十年時間裡一直在很大程度上扮演了王皇后娘家人這一重要角色,這倒也是無可爭議的事實。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身在國本之爭這個「局」當中的朝廷百官很難假設一件事:倘若沒有高務實多年來的堅定支持,皇后娘娘能夠如今日這般守得雲開見月明嗎?

    事實上,他們私底下捫心自問,大多覺得這是不可能的。換句話說,倘若皇長子是周平王宜臼,文官集團是關東諸侯,王皇后是申後,那麼高務實毫無疑問就是申侯!

    高務實本身不是外戚,但在這件事當中卻扮演了一位如同皇后一系外戚的角色。一旦如此,則無論皇后本人是否真的毫不逾矩,「外戚干政」這個問題卻仍然成為某種潛在可能。

    皇后娘娘與高閣老雖非真正的家人,但高閣老對皇后的長期支持足以使他們之間的關係高度密切。在此前提下,「申後」是否干政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申後」背後的「申侯」不僅具備干政的能力,甚至他現在就是外廷的話事人,這就很危險了。

    實際上,中國自古以來的外戚干政問題,本就是一路從極其嚴重逐漸走到基本可以無視的一個長期過程。到了大明時期,這一問題在國家層面的高度來看,甚至可以說是銷聲匿跡了。

    何謂「外戚」?簡單的說,外戚就是君王母親和妻妾的娘家,君王叔叔、子侄、孫侄妻妾的娘家,以及君王姐妹、女兒、侄女、孫女丈夫的夫家。


    如外公、岳父、舅舅、姐夫、妹夫、外甥、表哥、表弟、侄子等等,他們皆可被稱為「外戚」。倘若從這個角度來看,考慮到永寧長公主的關係,高務實還真是實質上的外戚,只是他這個外戚身份不曾公開化,也不可能公開罷了。

    不過,所謂「外戚干政」,其實一般都需要外戚趁著皇帝或是年幼——如秦代,秦昭襄王時期,因昭襄王年幼,宣太后得以以太后之位主政,由此其弟魏冉、羋戎得以把控朝堂;又如東漢,漢和帝時期,因和帝年幼,竇太后臨朝聽政,其兄竇憲乘機操縱朝政,「威權震朝廷」。

    或是昏庸——如北周,北周靜帝時期,因靜帝昏庸,皇后楊麗華父親楊堅得以代掌皇權,最後取北周而代之。

    或是無能——如西漢,漢惠帝時期,因惠帝無能,呂后臨朝稱制,其侄呂台、呂產、呂祿,侄孫呂通得以擅權亂政;又如唐代,唐玄宗時期,因玄宗年老昏庸,楊貴妃族兄楊國忠乘機操縱朝政,「自侍御史以至宰相,凡領四十餘使,又專判度支、吏部三銓,事務鞅掌」。

    總之,就是因為皇帝本身無法行使皇權,從而以親戚身份近水樓台先得月,得以把持朝政,去擅自行使本只有皇帝才能行使的皇權。

    外戚之所以有機會幹政,究其根本,至少應該上溯到夏朝的「家天下」。

    自夏朝開啟「家天下」以來,外戚干政就是一個屢見不鮮的問題。多數朝代都有外戚干政擅權者,如漢之霍光、宋之賈似道,甚至是謀朝篡位者,如新之王莽、隋之楊堅。

    可以說,「外戚干政」在中國的多數朝代都是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即使是強漢、盛唐亦也未能倖免。

    如說漢,自漢高祖始,終漢獻帝,外戚干政貫穿兩漢407年的歷史。呂氏(漢高祖劉邦皇后呂氏),竇氏(漢文帝劉恆皇后竇氏、漢桓帝劉志竇氏、漢章帝劉炟皇后竇氏),王氏(漢景帝劉啟皇后王氏、漢元帝劉奭皇后王氏),霍氏(漢武帝劉徹皇后衛氏),鄧氏(漢和帝劉肇皇后鄧氏),閻氏(漢安帝劉祜皇后閻氏),梁氏(漢順帝劉保皇后梁氏),何氏(漢靈帝劉宏皇后何氏)等外戚紛紛出現。

    如此一來,兩漢近三分之二的時間裡,其朝政皆被外戚所控制,甚至最後西漢都是被外戚王氏所滅。東漢雖不是被外戚所滅,但外戚何氏也是其滅亡的原因之一。

    如說唐,唐代的外戚干政問題雖沒有兩漢來得嚴重,但



  
相關:  宦海龍騰  東唐再續  瑪寂大陸:洛門教宗    無武江湖  鮫行天下  神州鎮魔錄  從特種兵開始的神級背包  鹿覓仙途  
下面更火
搜"大明元輔"
360搜"大明元輔"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