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夢 第四十四章 變革
更新:12-13 03:49 作者:牧童騎神牛 分類:玄幻小說
天聖五年,公元1027年。
宋朝的科舉進士一般分為五甲即五等,天聖五年的王堯臣榜,共取進士377人。
第一甲為30人,這一年,歷史上一個偉大的人物高中進士第一甲。
這一年,29歲的包拯追隨四十多年前父親的腳步,高中進士第一甲。
與之同科的韓琦,神童文彥博皆是出之此科進士。
....
摩崖谷再也沒有人見過諸葛元,也不知道他的去向。
摩崖谷進入到了一個新的時期,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
任何的變革都會帶來反對者,小小的摩崖谷尚且如此,何況宋朝廷。
宋仁宗時期,官僚隊伍龐大,導致了行政效率的低下,人民生活困苦,遼和西夏威脅著北方和西北邊疆,社會危機日益嚴重。
慶曆三年,范仲淹、富弼、韓琦同時執政,歐陽修、蔡襄、王素、余靖同為諫官。
范仲淹向仁宗上「答手詔條陳十事疏」,提出「明黜陟、抑僥倖、精貢舉、擇官長、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減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等十項以整頓吏治為中心的改革主張。
歐陽修等人也紛紛上疏言事。仁宗採納了大部分意見,施行新政。
詔中書、樞密院同選諸路轉運使和提點刑獄;規定官員必須按時考核政績,以其政績好壞分別升降。
更蔭補法規定除長子外,其餘子孫須年滿十五歲、弟侄年滿二十歲才得恩蔭,而恩蔭出身必須經過一定的考試,才得補官。
又規定地方官職田之數。慶曆四年,更定科舉法。另外,還頒布減徭役、廢並縣、減役人等詔令。
慶曆新政觸犯了貴族官僚的利益,因而遭到嚴重的阻撓。
次年初,范仲淹、韓琦、富弼、歐陽修等人相繼被排斥,各項改革也被陸續廢止,新政以徹底失敗而告終。
歷史的進程是不可逆轉,但卻能給人帶來警醒。
改革徹底失敗,歷史上著名的王安石變法在此之後拉開了序幕...
唐末以來,又歷經五代十國,自北宋立國後,初立的大宋為了維護中央集權和防止地方割據,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政治上,在內庭上設立了「中書門下」,並由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掌管民政權。
為限制宰相權力,更是增設了副宰相「參知政事」。
軍事上,廢除了統領禁軍大權的殿前都點檢,趙匡胤便擔任過此職。
增設殿前司、侍衛馬軍司、侍衛步軍司,由「三帥」分別統領禁軍。
為了限制三帥的權力過大,又在中央設樞密院,掌控調兵權。
在財政上,設置三司(鹽鐵司、度支司、戶部司),三司使由皇帝親信擔任,掌控財政大權。
為了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削弱官員的權力,更是實行一職多官。
由於大興科舉、採用恩蔭制、奉行「恩逮於百官唯恐其不足」的籠絡政策,導致官員貪戀權位,行政效率低下。
官僚機構龐大而臃腫,各級官員缺乏進取心,「冗員」問題非常突出。
為了穩定社會秩序,抵禦北方民族的南侵,宋初實行守內虛外策略,奉行「養兵」之策,廢除府兵制,改為招募。
但了仁宗時,總人數已達一百四十萬,一個龐大的軍事體系形成了,養兵的費用,一度達到了全部賦稅收入的十分之七八。
為了防止武將專權,在軍隊中實行「更戍法」,使得兵將不相習,兵士多但不精,軍隊的戰鬥力被無形中削弱了,對外作戰時處於不利地位,從而形成「冗兵」。
軍隊、官員的激增導致財政開支的增加,拮据的政府財政更加入不敷出。
在對西夏和遼的戰爭中,宋代統治者付出大量金銀和布匹,以金錢財富買得邊境的平安。
統治者大興土木、修建寺觀等,形成了「冗費」。三者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最終形成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
北宋王朝自建立到宋仁宗慶曆年,在經濟增長的同時,社會危機也在發展。
宋代建國後,不但不抑制兼併,而且縱容功臣、大將們兼併土地。
土地買賣與典賣相當普遍,土地集中的趨勢加速,農民失去土地的數字在增加,「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