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世爭鋒 第1169章 【入閩】
更新:11-21 00:27 作者:大世爭鋒 分類:女生小說
很快眾人現了一個真相,似乎留下來的都不是大糧商,而且還都沒有參與寧波糧價風波的商人。
並不是他們不想參與,而是家裡的資本太小,如此大的場面,他們連喝湯的機會都沒有。
顯然,在場的諸位都明白了一個道理,秋後算賬,至少他們這些還未被軍隊抓走的人可以稍微放下一點提著的心了,至少不用擔心深陷囹圄,遭受身心飽受摧殘的苦難。
至於那些膽大妄為的大糧商,是死是活已經不是他們能夠關心的了。
在寧波城內,王學謙聽取了戴笠連夜趕來的匯報,杭州的收官工作已經結束。接下來就是漫長的舉證和審判的時間,當然也會有漏網之魚。比如說張靜江,按照『國黨』舉事的傳統,這位被巧妙的『營救』了出去,然後一隻腳跨上了遠去的郵輪去了日本。
接下來,擺在王學謙面前的就是福建的問題了,福建自從李厚基時期就開始動亂不止,原因很多,關鍵是地方勢力的團結,還有就是李厚基勢力的削弱,此消彼長之後,造成了李厚基在近幾年福建的控制力越來越弱。
而且李厚基又遇到了一個難題,他需要大量的資金用來擴充軍隊,另外孝敬燕京的幾位大人物也是不能少的。
所以,李厚基在稅收上的增加導致了地方和督軍府的矛盾越來越突出。
最後,引了兵變和動亂。
最要命的不是兵變和叛亂,而是李厚基命令平叛的軍隊,竟然打不過一群地方豪強組織起來的民團。明眼人一看就明白,李厚基在福建的日子長不了。別看正規軍人數數萬,可就是紙糊的一樣,不經打。而這種局面下,李厚基的實力再一次被削弱。最後引起了福建南部整體的叛亂和對抗局面。
可以說,如果孫傳芳不帶著第二師的主力進入福建戡亂,照著福建的趨勢。用不了兩年,就能實現閩人治閩,地方勢力徹底將北洋的勢力驅逐出福建範圍內。實現民國初期不少一知半解的民主派系吹捧的地方自治的理想政治體系,這種美國奉行的政體。在民國是沒有任何借鑑價值的,這幫人是『昏頭了』,這樣的結果就算是王學謙也不能忍。
完全的地方自治,對於民國來說等同於分裂。只不過說法上的不同而已。加上福建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尤其是甲午戰爭之後。清政府割讓台島之後,福建成了日本滲透南方地區的要目標。要不是福建多山少地,各地民風迥異,難以買通,恐怕民國最大的危機就要到來了。
別看福建地少人多,很多地方百姓生活疾苦,可福建並不缺乏有錢人。
富豪很多,這和寧波有點相似,寧波的有錢人大部分都是在上海做生意家的;而福建大部分窮人的財夢在南洋。民國是允許雙國籍的,所以在國會之內。還有一部分的南洋的席位。
國會如此重視南洋商人,可不是因為華人在南洋人口眾多。而是因為華人在經商上並不缺乏智慧和能力,南洋的財富已經集中到了兩個集團手中,以英國人為的西方殖民商人,這是天然的優勢,任何其他人都無法比的;其次就是華人。
如此龐大的資本量,要不是南洋商人的主要經營地不在國內,民國各地的商會排名都要出現大變動。
至少第一的名號,肯定是會被南洋商人給摘取的。這也是為什麼華人在美國都有不少,可是就沒有聽說過在民國建國之初。將在美國的華人勞工納入國名統計的行列,給予國會席位的殊榮。還不是美國那邊的勞工要麼是幫會成員,要麼是窮的叮噹響的勞工,壓根就沒有利用價值。
爭取南洋商會的支持。在袁世凱時期就已經在政府層面開展。可惜沒有多少成效,原因之一就是在南洋擁有千萬家產的商人不少,但因為大部分家族生意都在南洋,無法在內心存有民族認同感。愛國商人也不少,卻處於孤掌難鳴的處境。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南洋商人對於投資『國黨』很感興趣。目的也是不純的,因為投入很小。『國黨』長期以來的小打小鬧,很符合南洋富商的投資習慣。說白了,投資北洋政府,投入幾百萬連個水花都不見得起來,數千萬,也只能緩和一時之需。別看民國的工業生產值不多,但要用國民生產總值來計算,妥妥的世界前十絕對沒有問題的。要是嚴格一些,甚至會排在義大利、西班牙等歐洲二流列強前面。
用一個淺顯的道理來解釋,就是投資江南製造局和買彩票的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