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世爭鋒 第1168章 【禍從天降】
更新:11-21 00:27 作者:大世爭鋒 分類:女生小說
糧商這個職業一直都看上去很風光,高高在上。 `但這要分兩面說,各地的糧商有很大區別的,蘇北、兩湖、江浙一帶的糧食產量一直都是民國的主產區。
但同時這些地方又是民國的工商業達的地區,尤其是江浙一帶,有金陵、蘇州、上海、杭州等人口數十萬,甚至上百萬。糧食這東西,在城市裡是沒法種植的,而城市人口卻不得不以來糧食商人的運送和售賣維持基本的生活,在大多數情況下市面上的糧食價格都是由糧商決定的。
這就導致很多平民對糧商不滿,而這種情緒在糧食欠收的年份尤其突出。
為了維持糧商的整體權益,大部分糧商會在收購之前互相通氣,商定一個核定價格。
而糧食產區的農民對糧商也是恨的咬牙切齒,就算是在豐收年景也是如此。原因很簡單,糧食商人為了牟取更高的利潤,一方面在收購上壓價,估算出一個能夠讓自耕農活下去的價格,在銷售端卻大肆抬高價格,導致糧商自從出現那一刻,就成了相見惡霸的代名詞。
這種判斷雖說不是絕對的,但糧商不奸,確實難以家。
所以,在很多地區,糧商都是由當地的大地主掌握,或者本身糧商手中就有大量的土地資源,僱傭大量的佃戶,屬於部分自產自銷的模式。這種商人是非常反感外來事物的入侵,思想頑固,只做最穩妥的買賣。
當然,作為大地主,經營項目也不會如此單一,開當鋪,放印子錢,這些項目也是來錢最快,生意最好做的一些門類,再良心黑一點。就會賭館、煙館之類的。而這些項目都是需要有打手常住,才能威懾普通人老百姓的。
一旦遇到災荒,或者自耕農生病,很快在一張張當票和借款書背後。自耕農的房屋,田產都會成為這些大地主的獵物,最後落到他們的口袋裡。成為他們的產業。
至於佃戶這些破產農民是不用擔心災荒會失去所有,因為他們本來就貧窮到讓人沒有惦記他們的念頭。再說了,災荒年景。有幾畝薄田的小戶人家,才會在家鄉堅守,至於破產的農民,大起背包就能逃荒,大部分都已經習慣了。
而且糧商一旦成了氣候,就會站在官員的對立面,倒不見得是處處刁難,但在關鍵時候,卻會突然逼迫官員同流合污,不然就起民變。這樣一來。當官的也怕。加上和糧倉小吏之間的勾結,不斷的挖政府的資產。監守自盜,在各地已經屢見不鮮。
為什麼兩年多前,廣東大旱,導致糧食價格瘋漲。但是各地的糧倉卻根本拿不出救災的糧食,打開糧倉大門,都是搬空的糧庫。而『國黨』當時聯合在上海的粵商,社會富豪,募捐大批的糧食緊急運抵廣州。當時孫大先生都親自上陣,可惜這批糧食剛剛運抵黃埔港。就已經被瓜分,最後落在了糧商的手中。`
不同於資本家、銀行家、甚至貿易商人,糧商的眼界並不寬廣,他們的手段更多的是通過買通當地的糧倉管事。政府的一些小吏,加上本地的威望,導致這個群體一直成為官員不敢得罪的群體。尤其是縣長之類的牧民官,對糧商更是深惡痛絕,尤其是在災荒的年景。
貪婪,保守。固步自封,這是大部分糧商的通病。
而在鄉間,這些商人多半還有兩外一個身份,鄉紳。這個群體在民國地方上的話語權是很重的,而且經常站在官方的對立面。宋子文沒有料到,王學謙最後的目的竟然不是湖州商幫,而是浙江的糧食商會。等到準備妥當,只要不出大的紕漏,最後不管糧食售賣特許經營,或者乾脆收到政府管轄之內,都是可行的辦法。
而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浙江境內面對糧食緊缺的問題,將大大的減少幾率。除非出現像是三年多以前河南大旱那樣,顆粒無收的境地。控制了糧食供應和採購,城市將會在一個可控的穩定局面之下。這項政策其實也是有參照的,有感於歐洲戰爭導致的物資緊缺,美國在歐戰之後就成立了糧食總署,第一任長官就是胡佛。胡佛採取的辦法很簡單,增加糧食的產量,限制糧食的價格。
「這倒是一個辦法!」
宋子文離開的時候,口中自言自語的說著。邊上的胡漢民卻大為不解:「老弟說什麼?」
「沒什麼,只是有感而。」宋子文敷衍道,他並不像和胡漢民說這些經濟戰略的問題,因為對方說起空洞的大道理起來,滔滔不絕,但是在前瞻眼光,戰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