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四世 第兩百六十四章 苦修者伐達摩那的渡劫
華氏城的城外,一個中年人吃著一點素食,他看到了那個少年征服者,但沒有看到他的妻子,他原本很想看看她,但看到這場如此盛大的婚禮,心中的思念之情便也沒有那麼深了,他的思緒慢慢回到了幾個月前
在王舍城外的森林裡,一個中年人緩緩甦醒,隨著雙眼的睜開,眼前映入一片綠色的葉子和陽光。
「我這是已經輪迴轉世了嗎?怎麼這麼快,趕緊才死了沒多久的樣子。」旃陀羅笈多自言自語道。
「你是重生了,但卻沒有死。」
旃陀羅笈多狐疑地看著眼前的陌生人,問道:「大師此話何意呢?」
「你已經死過一次了,曾經的那個高高在上的月護王已經不在這個世間了,留下來的只有一個耆那教的教徒——伐達摩那,往後的人生你應該換一種活法了。」
「這倒也不失為一個不錯的結果,從今以後,我願追隨大師左右。只不過我如何當得了這樣的教名。」
「哈哈,緣起緣滅緣終盡,花開花落花歸塵。」
從此,世間少了一位國王,多出了一位苦修士,旃陀羅笈多跟隨卡拉勒斯到處雲遊苦修,嘗遍世間百苦。苦修方式包括拔除頭髮和忍受身體痛苦:耆那教徒的修行方式之一是親手拔除頭髮,直到頭髮全部拔光。這種做法被視為一種極端的苦行,旨在通過自身的勇氣和無限的忍耐力展示真正的修行精神。耆那教徒認為,使用工具剃髮相當於內心不夠堅強,修行的信念不夠堅定。因此,他們選擇一根根地將頭髮拔掉,以此來磨鍊意志,體現對身體的執著是痛苦的根源,而放下對身體痛苦的執著,才能真正了悟內心永恆平安的靈魂。這種修行方式不僅展示了耆那教徒對內心自性的追求,也體現了他們對苦行的堅持和尊重。
此外,耆那教還強調不殺生、不偷盜、不積藏、不欺詐、守德操等基本教義,以及通過苦行來磨鍊意志和靈魂。他們認為,通過忍受身體上的痛苦和困難,可以達到精神上的淨化和提升。這種修行方式不僅在耆那教中得到了體現,也影響了其他宗教和思想流派,如在佛教中,也有類似的修行理念和實踐。
「耆那」是「征服者」之義,即征服自己的情慾,變成自由的靈魂。耆那教主張禁慾,不光是性慾、食慾,而是指拋棄一切物質的欲望,沉浸於純粹的內心反省,單純追求精神的修煉。在這一理念指導下,耆那教僧人也脫離了一切物質,哪怕是一片遮羞布。這就是他們完全裸體的理由。由於印度的氣候類型主要為熱帶季風氣候,最冷的月份的均溫也要達到20度,靠北方最低的時候也要10度以上。所以他們並不會因為裸體修行而被凍感冒。
耆那教徒實行極嚴格的素食主義,他們認為吃肉會污染身心,將受到神的厭惡。飲食中唯一的動物性食品是乳製品。千萬別以為吃素食就簡單了!他們的禁食菜單很恐怖,首先排除了魚和雞蛋,接著是禁止食用地底下生長的蔬菜果實,如紅白蘿蔔、大頭菜等。因為這類蔬果須連根拔起,會傷及根部附近的生態。此外,多籽的蔬果像茄子、石榴、無花果、菜花等,耆那教徒認為有蠕蟲寄生在裡面無法洗淨,也是禁食的。還有,洋蔥、大蒜氣味很重,是吃了會讓人昏昏欲睡的惰性食物,耆那教徒也不食用。印度盛產菠蘿蜜,而耆那教徒卻不吃菠蘿蜜,在他們看來菠蘿蜜的果肉很像煮熟的肉,也是犯忌的!
什麼是苦行僧?再諸多宗教中,沒有比耆那教僧人更堅守苦修了。在外人看來,耆那教徒的修行近乎自虐,就連剃度也不是使用剃刀來剃掉頭髮,而是選擇一根根地將頭髮拔掉!耆那教徒具備異乎尋常的自律能力,經受了一般人難以承受的苦行,磨鍊造就了頑強的意志。他們一直以來受到社會的尊敬。
所以耆那教也主張禪修,也主張素食,但跟佛陀的離苦得樂方法是不一樣。佛陀的離苦得樂方法是中道,既不重欲也不享受,但沒有把身體摧殘到像耆那教這樣誇張。耆那教的苦修就是折磨這個肉體,禁慾把欲望降低到最低程度。耆那教的教主也是禪修,也是盤腿,而且禪修到只剩下骨頭,跟釋迦牟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