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嘯長空 35大陸軍和大空軍

更新:10-30 18:01 作者:龍靈騎士 分類:軍事小說

    說的直白一些,那就是在970年前後,真的爆發了一場戰爭的話,作為前線戰鬥機來使用的米格-2或者是殲-7戰鬥機,無疑都是合格的,甚至是優秀的。

    只要這些戰鬥機可以起飛作戰,在它們被擊落消滅掉之前,強大的前蘇聯陸軍,或者強大的共和國地面部隊,就足以摧毀掉面前的敵人了。

    這也是華約空軍與北約空軍之間的本質上的不同,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空軍力量,目的是從空中發起進攻。

    而華約還有師承華約的共和國,其戰術都是圍繞著陸軍來制定的:空軍的任務是防禦,是干擾敵方空軍,為本國陸軍提供掩護。

    在陸軍達成突進目的之前,哪怕拼光了空軍的家底也要保證敵人無法利用天空,這就是大陸軍戰術體系的精髓。

    武器研發與使用,都是一個體系問題,單純考慮一款武器是否能夠打過另一種武器,其實是不正確也不科學的。

    蘇聯的海軍和空軍都是為其陸軍戰略服務的,所以單純去購買蘇聯的空軍或者海軍武器裝備,是不科學的。

    只有契合本國戰略,堅持採購或則研製符合己方戰略的武器裝備,才能讓軍隊戰鬥力得到本質性的提升。

    從這方面就可以很好的理解了,為什麼許多國家買了前蘇聯先進的武器裝備,卻依舊沒什麼戰鬥力。

    原因其實很簡單,這些國家沒有強大的陸軍作為支撐,消耗型空軍為陸軍爭取來的寶貴時間無法被有效利用,當然空軍也就被白白犧牲了。

    立足於這樣一個大的戰術背景下,對於陸軍可以解決問題的前蘇聯還有共和國來說,米格-2以及殲-7這樣的戰鬥機,其實是夠用而且好用的。

    但是,和平時期,無論是米格-2也好,還是殲-7也罷,它們都不是稱職的看門狗,守護神。

    為什麼這麼說呢?那就要詳細的說一說它的性能短板了。這種優秀的前線制空戰鬥機,從設計理念上,其實走的是德國人的老路。


    無論是橫掃了第三帝國的蘇聯紅軍,還是在38線上耗死了聯合國軍的共和國陸軍,奉行的大陸軍體系,其實都有當年第三帝國的影子。

    同樣是陸軍強大,同樣是因為各種原因,把空軍打造成了陸軍的附庸。

    於是乎,這些大陸軍國家的空軍部隊,都存在一個嚴重的缺陷:重戰術輕戰略,天生短腿。

    二戰時期的德國是因為戰略資源局限,只能用有限的資源打造一支戰術空軍支援陸軍作戰。

    冷戰時期的蘇聯空軍是因為科技樹點歪了,技術局限,把空軍任務丟給了強大的陸軍,空軍自顧自玩低成本低技術套路,走上了歪門邪道的不歸路。

    而共和國的空軍,因為沒有經驗也沒有技術,只能跟在老大哥的身後去發展和學習,所以也就只能走前蘇聯的老路。

    結果就是,短腿的戰鬥機無法滿足日常巡邏的需要,為了覆蓋寬廣的領空面積,就只能被動的堆砌戰鬥機數量。

    這也是為什麼,共和國的殲-7還有前蘇聯的米格-2產量如此驚人的一個小原因:腿短就只能靠密度來保證領空巡邏。

    加上殲-7戰鬥機,也就是米格-2系列戰鬥機的機頭雷達體積小,探測面積有限,所以就只能更密集的出動巡邏,或者嚴重依賴地面雷達引導。

    戰時依賴地面雷達引導究竟有什麼問題,看看幾次中東戰爭就明白了;和平時期依賴地面雷達引導,容易暴露固定雷達陣地位置不說,還容易讓敵人率先掌握己方雷達信號特徵頻段。

    總之,實戰型的米格-2和殲-7系列戰鬥機,在和平時期並不是一款好戰鬥機,共和國一用就是幾十年,不是因為這款飛機性能優異,而是因為無可替代……

    因為米格-2腿短雷達差,蘇聯研製了米格-25截擊機用來彌補,結果依舊不太讓人滿意。後知後覺的蘇聯軍方在美國推出了f-5和f-之後,開始在米格-29和su-27第三代戰鬥機上找補之前流失的時間和經驗。

    而在蘇聯拼了命的追趕美國第三代戰鬥機腳步的時候,卻把自己的軍事力量封印了起來,為了經濟停滯了發展。

    結果,等到990年海灣戰爭打響,全世界都發現戰爭模式變了模樣的時候,中國軍方才猛然間發現,自己竟然落後了這麼多!

    戰



35大陸軍和大空軍  
相關:  帝國霸主  帝國陰影  我的帝國  我們的世界大戰  我們的獎盃  我的第三帝國  異界軍火帝國    極限伏天  醉仙葫  我是一個原始人  武道凌天  
下面更火
搜"鷹嘯長空"
360搜"鷹嘯長空"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