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改大唐 第625章 國都破,國主薨
朱壤國在這一方戰場上的偃旗息鼓,讓四方受敵的泗野國壓力大減。
在局勢相對穩定了三個月左右之後,原本因為朱壤國發起的戰擂斗羯,而被緊急調撥過來的幾名牢品戰戎,又被泗野國主調遣去了其它戰場。
而且隨著白氏戎族的戰卒,在與其說是「戰場」不如說是「練兵場」的前線上成長了起來,連原本駐紮在這一方戰場上的泗野戰戎集團,也逐漸被抽調去了其它戰場。
畢竟這一方戰場所在的區域,幾乎都已經成為了白氏戎族的領地。
在白氏戎族有足夠實力自保的前提下,泗野國自然沒有必要將大量的戰力閒置在這裡。
泗野國主到也不擔心白氏戎族不盡心盡力的守衛國境,反正這一片就算被朱壤國攻打下來,那也是損失的白戎族地。
而且白戎族地原本就在泗野國的國境之外,算是白戎自己開疆擴土而來,丟了也不心疼。
最好笑的是,可能因為白氏戎族以一己之力,竟然打的身為大國的朱壤國,都只能採取守勢的赫赫凶名。
與白戎族地接壤的幾個周遭小國,居然也不敢輕易招惹白戎,倒是讓白戎族地在這大爭之中,有了一個難得的發展期。
同理,在發現白氏戎族沒有繼續進攻的意思後,朱壤國的態度也顯得十分的曖昧。
朱壤國的北冥戎族也不傻,在丟了八千跋族地之後,說不想搶回來那是假的。
但明知道白氏戎族是塊硬骨頭的他們,自然也不選擇去跟白戎硬碰硬。
而是很默契的,跟安分了下來的白氏戎族,採取了對峙的狀態。
雖然沒有明說,但是每隔幾天派一支炮灰部隊過來意思一下,雙方打上一場給白戎送送軍功戰勛,只當花錢免災了。
特別是當他們察覺到白戎戰卒的整體戰力越來越強之後,乾脆連正規點的戰卒都懶得往戰場上派,盡派些庶民力卒和隸民役夫過來送人頭,連贖都懶得往回贖了。
根據偃師商族的情報網探知的消息。
北冥戎族之所以會這麼慫,主要是朱壤國其它方向的戰場壓力巨大。
多線戰爭已經有些吃不消了,只能捨棄一方戰場收縮兵力,集中應付其它幾個更重要的戰場。
不然的話,北冥戎族作為朱壤國首屈一指的戰戎豪族,肯定不止北冥琥這麼一個牢品戰力,怎麼可能輸了一場就直接這麼放棄了。
現在朱壤國的戰略就是,在泗野國白氏戎族手上丟失的國土,從其它方向上找補回來,等吃完了其它地方好咬的大肥肉之後,再集中高等戰力回頭啃他這塊硬骨頭。
白玉琦對朱壤國的打算倒是不以為意。
在他看來,白戎戰卒的實力,就跟後世的房價一樣。
白戎實力還弱的時候都啃不動,等實力漲起來了就更啃不動了。
而原本掌握在白玉琦手中的1200萬兵力,經過這麼長一段時間來的強化訓練和逐級淘汰,規模已經大幅度縮減。
按照大荒「十人出一牲、十牲出一羯、十羯出一彘、十彘出一驥、十驥出一牢」的平均規律。
1200萬由庶民力卒、隸民役夫轉化而來的兵力,理論上最終能培養出100多萬牲人戰卒、10萬多戰羯卒、1萬多戰彘兵、1千多戰驥戎和百餘名戰牢尉。
不過因為庶民和隸民的底子很差,雖然經過了鍛體和進補,可是跟那些從小就滋養打熬軀體的戎族相比,天賦上自然遠遠不如,所以能夠培養出合格戰力的比例要低得多。
所以走精兵政策的白氏戎族,直接將戰羯以下的牲人戰卒都給淘汰了。
只留下了十萬戰羯和一萬戰彘,甚至將來還會進一步淘汰,以便於集中資源培養高端戰力。
不過淘汰下來的牲人戰卒到也沒有浪費,好歹是經過了好幾個月軍事訓練和戰場實戰的,無論是紀律性還是管理能力都要比普通庶民和隸民要強。
於是將他們下放了下去轉為民兵,負責管理白戎族地內各大礦場和資源地的俘虜、奴隸。
當然,白氏戎族肯定不會只有這麼十餘萬,這十餘萬兵力只不過是擺在明面上的土著兵力。
成建制的跨界唐軍,正隨著偃師商族的運輸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