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大宋 第77章 此一時彼一時
期集、瓊林宴,杜中宵都覺得自己是一個觀眾。四百餘新科進士,他只是最普通的一個,除了幾個以前結識的熟人,跟其他人都沒有過多交往。
這段時間杜中宵最常去的,是李兌家裡。許州是個小地方,杜中宵又是李兌帶入京,現在終於進士及第,榮耀鄉里,李兌也與有榮焉。由李兌介紹,結識了一批年輕官員,還有幾個同科進士。
等到授官,前三甲俱是京官、通判,四、五名是京官、幕職官,六名之後都是選人。此時進士的初授官職比前幾年已下降許多,除最前面的五人,絕大多數進士都是從選人起步。
韓絳以太子中允通判陳州,因一心要研究那個蒸汽機,托父親韓億辟杜中宵為毫州軍事推官。毫州不屬杜中宵家鄉所在的京西路,又與陳州相鄰,知州正是韓億。蘇頌則由審官院注宿州觀察推官,與毫州相鄰。王安石則以校書郎簽書淮南判官,治所揚州,同屬淮南東路,汴河入長江處。
韓絳參加科舉之前本有官職,是本屆進士授官最高的人,且楊寘因為母親去世,守喪不赴任,韓絳便成了本科進士的領袖。在新科進士們紛紛離京的時候,分外忙碌。
等到五月,杜中宵收拾行囊,與京城一眾人作別,先回鄉省親,再候秋季到毫州上任。
開封城外,杜中宵騎在馬上,看著旁邊蔡河上的點點白帆,岸邊綠柳如蔭,心中萬分感慨。付出了兩年多的艱苦努力,終於進士及第,得了官身回鄉。
推官很難用他前世的官職來作比喻,如果說毫州知州韓億是書記,通判是市長,判官和推官類似於辦公廳、秘書處?各種職能部門則是諸曹參軍,判官、推官並不負責具體事務,而是幫助知通,特別是知州處理政務,所以稱為幕職。王安石本官屬於京官序列,所以在淮南府稱簽判,杜中宵卻只屬於選人。
軍事推官既是杜中宵的官資,也是差遣,屬於選人階。這個時代州縣官的官階比較混亂,推官自然比縣令高,但卻低於知縣,因為知縣本官是京官,但具體政務上知縣又歸判官、推官管轄。就連杜中宵自己都有些糊塗,反正總而言之一句話,一切聽知州吩咐就對了。
撥轉馬頭,杜中宵向前來送行的韓絳和蘇頌告別:「諸位厚誼,在下心領。此地離城已遠,諸位請回城吧。數月之後,你們離京赴任,千萬到我那裡坐一坐,到時我們一起前去任官之地。」
韓絳笑道:「你家恰好位於南下路上,到時自然是要去叨擾的。只是杜兄此次回鄉,不只是金榜題名,還有洞房花燭,我們不能親臨道賀,心中甚是不安。些許薄禮,還請笑納。」
蘇頌一起送上賀禮,杜中宵並不推辭,收了放在馬上。
王安石路遠,已經先期上路。他一樣還未成家,不過家鄉和任職地相距太遠,只能先上任,過一二年再請假回鄉成親。像他們這些一心考進士的人,這個年代二十多歲娶妻生子是常態,杜中宵還算年少。
再三寒暄,韓絳、蘇頌等人才動身回城。三人不但有京城裡結下的情誼,任官之地又近,將來官場上相扶相助的時候還多。杜中宵任職的毫州正在三州中間,知州是韓絳的父親,三人將來聯繫不會少。其實韓絳任陳州通判的本意,就是能夠就近照顧老父。
辭別眾人,杜中宵一路沿著蔡河南下,看著河上來往的船舶,心中明白,韓絳是真地要把蒸汽機推動的輪船做出來。陳州、毫州、宿州三地,恰處於河網縱橫的地區,天然有這個需求。
長江以北的華北平原,有三大水系,北邊海河,南邊淮河,中間是黃河。黃河最大,偏偏流域面積最小,下游的出海口搖擺不定。由於泥沙堆積,要麼北去奪海河,要麼南下淮河。在這搖擺中間,流下了無數的古河道。此時黃河出海口在北,正是南方淮河水系最發達的時候。
開封以南,以汴河為骨幹,加上穎河、汝河等淮河支流,航運格外發達。陳州、毫州、宿州,恰好橫跨了這個水系最核心的地域。不誇張地說,這一帶就是全世界航運最發達的地方。
想起此事,杜中宵笑著搖了搖頭。幕職官最難做,政務繁忙,卻很難出政績,除了偶然機會,基本是知州說了算。特別是韓億這種重臣老臣任職的地方,他們已經不理庶政,但下面官員的政績優劣,卻全由他們一言而決。韓絳要做這件事,對自己來說,反而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