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大宋 第58章 百年計
鄉村私釀淡而無味,杜中宵隨口喝著,邊聽保正講著墾田以來的變化。
一直到現在,營田務這裡還沒有產出糧食,全靠著調過來的糧食和發的錢生活。由於發得及時,生活水平高於當地,被很多當地人羨慕。最近幾個月,甚至有周圍的客戶,貪圖營田務的待遇。拖家帶口來投的事情。由於這些事,杜中宵在此地墾田受到當地大戶的報怨。
自己接任知縣之後,杜中宵才有些理解為什麼以往營田給的待遇不高。給的待遇高了,會吸引當地的客戶,地多的主戶田地租不出去,影響當地穩定。自己是知縣,縣裡的治理要靠那些大戶支持,也就是最近因為馬蒙一案,沒有人敢出來指責杜中宵就是了。
保正不無感慨地道:「知縣官人宅心仁厚,我們這些小民衣食無憂,誰不羨慕?前些日子我聽說新開的村里,有當地無牛畜的主戶,都把家裡的田賣了,來營田務入社呢。」
杜中宵吃了一驚:「還有這種事?數輩辛勞才攢下些田來,怎麼就肯賣掉?」
保正道:「哪裡要那麼辛苦!這一帶地價不高,一般的地只要五百文一畝,若是下等戶,能賣幾貫錢?與其守著那些地,年年還要租牛耕種,不如賣地來營田務賺些現錢在手。」
杜中宵點了點頭,沒有說話,心中感覺有些不好。墾田是為了招攬戶口的,可不是為了破壞當農業生態的。如果都來營田務墾荒,反把原來的地拋荒了,他這知縣可是失職。
此時中原一帶,人與土地的矛盾不突出,並不是他想像中人多地少的狀態。農業生產資料中,農具和耕牛占的比重較大,而土地占的比重較少。導致的後果,就是租牛和耕具,價格較高,而耕地的價格比較低。一般土地就是五百文一畝,好地也只值一貫。營田務這裡提供耕牛和農具,民戶再按工付酬,生活水平已經超過了當地的下等戶。客戶和下等戶一走,田多的主戶雇不到人,土地拋荒,地價下降,狀況會逐漸惡化。不能開了新田,反倒讓原來的熟田荒了。
舉起杯來,杜中宵口中道:「日子越過越好就是好事,飲酒,飲酒。」
社會改造是個大工程,牽一髮而動全身,自己還是太急了一些。這種事情,依照戶籍不許本地人戶投充是不好的,容易造成營田務與本地社會割裂,處理不好還會引發衝突和矛盾。
放下杯來,杜中宵對保正道:「來的人里,不知道匠人多不多。若是有高手匠人,不拘是木匠還是鐵匠,建些場務,造些農具,倒是好賣。有了農具,再從荊南販些耕牛來,縣裡低價賣給眾人,就省了他們拋荒來營田務做事。」
保正笑道:「哪個不知道手藝值錢?有上好手藝,哪個匠人會來營田務做工?」
杜中宵點了點頭,看來此事還是要自己想辦法。必須要把農具的價格壓下去,再想辦法從南邊販些耕牛來,甚至官方建立耕牛養殖場,穩定市價。最好再由縣裡提供補貼,把原來的農業格局穩定住。不然這邊戶口增加,那邊戶口減少,功與過只看上邊一張嘴,事情可不好。
心裡想著這些,杜中宵的面上沒有表現出來,只是笑呵呵地與大家喝酒。酒有酒禁,朝廷為了多收酒稅,價格較高,這些鄉村農戶很少買來喝,都是家中私釀。私釀自己喝,不賣到外面,朝廷不禁。特別是京城裡面,很多名酒就是一些王公貴族家裡釀出來的。
喝了一會,幾個少年過不鬧哄哄地擁著新郎和新娘鬧洞房。那邊不知誰掛起一串鞭炮,噼哩啪啦放了一下。鞭炮停了圍著的小兒意猶未足,拿了一截一截竹筒,扔到篝火里,聽那燃爆的聲音。
見杜中宵盯著那邊看,保正不好意思地道:「村里小心貧窮,只買了三串炮仗。一串迎親的時候放了,一串進村的時候點了,這是最近一串了——」
杜中宵笑著道:「爆竹一詞,便就是如此來的。燃竹聽響,正是古風。」
保正尷尬地笑:「若是有錢,哪個不想多買些來。」
辛辛苦苦墾田近一年,這是杜中宵第一次近距離地感受自己治下墾田人的生活。雖然遠談不上富足安樂,但這份寧靜祥和已是難得了。財富是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只要能夠剩下余錢,好好過日子總有富足起來的一天。現在他們有屋住,有衣穿,有飯吃,好多人已經感激不盡了。
新人入了洞房,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