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大宋 第119章 一定要做好
汴河北邊,有一座萬勝鎮,京城的萬勝門就依此鎮而來。以前,這裡是萬勝軍的駐地,周圍有大量的軍營。現在萬勝軍裁撤,萬勝鎮的營房空了下來。樞密院又在旁邊買了農田,改成了專門用來改造契丹人的牢城營。幽州一戰俘獲的中高級將領,大多關在此處。
二月初一,杜中宵忙完了樞密院的事情,專門到了萬勝鎮,布置牢城營事宜。
牢城營指揮使崔向迎出來,陪著杜中宵進了營衙門。
看杜中宵不斷看這裡的建築格局,崔向道:「這裡原來是萬勝軍都指揮使衙門,我們接收過來,為牢城營所用。牢城營的官員,大多都在這裡。」
杜中宵道:「都指揮使衙門,用著倒是無防。不過,牢城營不是戰兵,這衙門過於嚴整了些。可以推倒一些牆,顯得寬闊,也顯得輕鬆一些。」
崔向拱手稱是。
杜中宵笑道:「我只是建議如此,具體怎麼做,你們自己商議。」
話是這樣說,作為樞密使,杜中宵提一句,下面肯定就會賣力去做。不過這些細節,杜中宵也不怎麼關心。他最關心的,是牢城營如何運作,如何改造犯人。
關在這裡的契丹戰俘,約有一千五百多人,大部分都是契丹的達官顯貴。契丹的名門望族,幾乎全有人關在這裡,很少遺漏。這些人改造好了,對後邊的契丹戰事有很大幫助。
進了官廳落座,幾個其餘官員過來見禮。副都指揮使程連,計置糧草官李機,諸如此類。
上了茶來,杜中宵道:「這處牢城營,不比其他地方,關的都是契丹的高官顯貴。最重要的,不是關他們多少日子,而是儘快明白,他們現在是什麼身份,能夠安分守己。將來放出去了,能夠做一個安分良民。你們這些人,管這些人自然不容易,做得好了,朝廷有重賞。」
崔向等人急忙拱手稱是。
杜中宵道:「想改造一個人,單靠打罵上刑是不行的。特別是關在這裡的人,許多都身份高貴,自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知稼穡艱難。所以牢城營里,主要是種田。現在關著一千五百人,朝廷在周圍買了大約七萬畝地。按照一夫耕田二十畝安排,其餘土地,用作種植桑棗之類,也有池塘果園之屬。具體怎麼安排,你們請教本地農夫,自己商量。」
崔向拱手:「太尉,不知一年要產出多少糧食,樞府可有安排?」
杜中宵搖了搖頭:「這些人,真正願意配合幹活的只怕沒有多少人,多數還是要看你們管理。最初三年,樞府不具體安排產糧數額。多了有賞,少了有罰,多少是多,多少是少,到時再議。」
崔向有些為難:「若是如此,犯人們知道沒有數額,只怕更加不好好幹活。」
杜中宵道:「樞府不安排,不代表你們不安排。附近一畝農田產糧幾多,是有數額的,你們可以問了安排下去。做的好的賞,做的差的罰,賞罰一定要分明。所謂的賞,儘量以吃食為主,比如酒肉。所謂的罰,第一就是罰吃食,第二是多做活。真正冥頑不靈,完全不聽指揮的,單獨關押起來。不必用刑,只要吃的不好,不許別人跟他說話就好。人哪,雖然有硬骨頭,但大多數人在做活和一個人關起來之間選的話,還是會選做活的。」
眾人點頭。
崔向問道:「現在幾位官員,最疑惑的事情,就是朝廷設置牢城營幹什麼。若只是關他們幾年,每年多產些糧食,賺些錢財,是一個管法。若真要他們學會種田,自然又是另一個管法。」
杜中宵道:「這樣一座牢城營,一年才能賺多少錢?最主要的,是讓他們明白以後怎麼生活。所以除了種田,牢城營里也可以有其他的事情。比如可以釀酒,可以種蠶織錦,可以栽種果樹,諸般種種。反正這些人出了這裡,是要出去過活,要學會這些。」
眾人沉默了一會。過了一會,崔向才小聲問道:「太尉,他們從牢城營里出去,就只是做尋常百姓嗎?若是出去做官,我們在這裡管得嚴了,只怕以後會有麻煩的。」
杜中宵道:「你們放心,就是做百姓。契丹大國,又多為後族皇族,讓他們做官,朝廷每年哪有那麼從俸祿發?不殺他們,允許他們做百姓,已經是天大的恩典了。」
這是杜中宵一直堅持的,這些契丹貴族被俘後,只能做平常百姓